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发白血病糖尿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


码上看 疫情防控动态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
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对人体是安全的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有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得了白血病和糖尿病,请问这个情况是否属实?该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答复称,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王福生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
第一,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会直接致病。灭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毒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它们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
第二,目前我国接种数量最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与国内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数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基本相同,至今未见接种这些疫苗与发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关联的报道。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研发的多款新冠病毒疫苗,先后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已在100多个国家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
第三,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新冠疫苗接种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王福生强调。
接种疫苗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该如何处理
王福生指出,与其他的疫苗类似,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也可能有极少数人发生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虽然极其罕见,但是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接种后的半小时内发生,只要及时处置,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
王福生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对这方面在接种疫苗工作中就有所考虑,不仅要求接种单位必须做好应对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置准备,例如配备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以及相关救治器材等,加强培训指导,确保有能力实施紧急救治。同时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在接种场所或者接种单位留观半小时,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可以及时向医生报告,也有利于医生及时地识别有过敏症状的患者。
新冠病毒疫苗实际效果、安全性到底如何
王福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王福生列举了一组数字:近期,香港和上海的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18岁到59岁的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低91%和94%。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89%和95%。这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疫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疫苗设定的标准,就是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
此外,王福生同时指出应该科学地看待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
第一,人体在接种新冠疫苗以后,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另外,从病毒来说,它本身存在不断地变异,接种疫苗以后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对于重症、死亡风险也大大降低。
第三,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等其他防护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这也是要求打过疫苗的人群仍需要加强个人防护的原因。据国家卫健委官网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周鑫 何敦豹 郭家亮 李易珩
- 上一篇:炎炎夏日别忘正确戴口罩
- 下一篇:防疫知识 夏日玩水爽,游泳场所如何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