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读书趣味多

□陈树彬

惠州日报2022年10月07日

金秋送爽,沐浴书斋,与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来一次亲密无间的接触,那种感觉和趣味真可谓如鱼得水,妙不可言。

在晨光熹微的庭院中,捧起一本喜爱的书,不知不觉与秋风撞个满怀,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这时候,带着几分诗意赏读《诗经里的中国》,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本书中,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关鹏飞以青春中国、性别中国、食色中国、歌舞中国、乐学中国、幽默中国、和平中国、岁时中国和生态中国九个专题,对《诗经》60余篇作品进行了当代诠解和价值重估。每个专题都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读过之后,你会深深懂得《诗经》的伟大之处与经典之美。它与中国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愧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在秋雨绵绵的午后读书,一种别样的意趣便油然而生。此时读《王阳明全集》会让人变得泰然自若,更加从容淡定。众所周知,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洋溢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他的精明,他的睿智,他的心学,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透过字里行间,让人仿佛看到了他龙场悟道时的兴奋情景,好像听到了他与众多弟子一起畅所欲言,耐人寻味的声音。难怪他那“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能历久弥新,远播万里,流传千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

在“夕阳无限好”的秋日黄昏读书,一定要读一读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这本日记体散文,真实记录了余先生紧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艰难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华夏文明延续的原因。文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简直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眼前,霞光漫天,祥云笼罩,在如此美妙境界里,读者们能够静心聆听作者美妙动听的叙述,进而沉思几大文明的衰落与延续,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格局,大气魄!

伴着清幽的月光,秋夜挑灯细读,其实是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这时候,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也许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啦。主人公原本是一个富有的上层人士,在经历了空虚的前半生后,他力图逃离物欲横流的现实,开始了真正的理想追求。他的不朽人性和独特灵魂,体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毛姆说:“仰望月亮时,别忘记脚下的六便士。”这鲜活的故事必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其实,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像《苏东坡传》《浮生六记》《我与地坛》《人世间》《晚熟的人》《简爱》《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等畅销书都是我日常反复阅读的不二选择。然而,我在业余时间读得最多的还是当年明月先生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之所以让人青睐,是因为它的语言风格特别接地气,通俗易懂。说实话,能把原本枯燥的历史讲得那么诙谐有趣的人,当年明月真是了不起。

时光荏苒,秋意渐浓。伴着秋风,伴着秋雨,伴着彩霞,伴着明月,与书为友,与书相伴,实际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这种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又怎能不让人兴趣十足,受益匪浅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