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惠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周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因此,要紧紧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集中集约建设“3+7”工业园区,把“3+7”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推动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不断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步伐。
第一,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领域。要在“3+7”工业园区中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和海洋装备等产业。
第二,注重发展实效。在“3+7”工业园区中,注重园区企业的经营(销售)收入、税收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企业个数、服务业在园区经营(销售)收入的比重、主导产业集聚度、新增上市企业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方面情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要紧紧围绕“3+7”工业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平台建设、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人才引进情况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园区产值比重等要素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第四,不断提升开放水平。通过不断提高“3+7”工业园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和推进中韩产业园建设等,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第五,提高产出效益。着重在“3+7”工业园区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综合容积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在生态环保方面,“3+7”工业园区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量、碳排放量、能耗、水耗等方面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第六,优化营商环境。主要从“3+7”工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情况、落实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举措情况、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特色园区或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上一篇:全力以赴加快一号公路项目建设
- 下一篇: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