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倪大红”学语文

倪文尖多年参与国家语文教材编写,被称为“语文老师的老师”,他关于文学阅读和语文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视频讲解,受到了700万观众的热烈欢迎,得此“倪大红”雅号。《倪文尖语文课》分上、下编。上编“文学课堂”,下编“字里行间”。先来看看,上编讲些什么?《孔乙己》《背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围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文学经典。都是被人说了又说的,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吗?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你错了。你应该先去阅读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列出了十四条理由,第四条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那么,倪文尖带来了哪些新发现呢?
以《孔乙己》为例。倪文尖强调了“看与被看”的叙述模式。这其实是一个蛮复杂的小说叙事学理论,而倪文尖扣着文本,直接进入了阐述流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了《孔乙己》所呈现的叙事视角,从而证明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杰出之处。
如果说小说创作有“隐含作者”,我大胆地加个说法,文学阅读也有“隐含读者”,那些特别高明的阅读者,能够进入作家创作的场域,仿佛置身小说场景的现场。
再来说说,倪文尖怎样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我们通常把这篇名文当作父慈子孝的情感佳作。而倪文尖紧紧抓住《背影》最后一段,结合父亲的信件和“我”收到信件后的情感反应,结合朱自清1917~1925年的家庭情况,指出《背影》的背后,是一个纠葛的父子关系史,应当视《背影》为朱氏父子的“隔空对话”,朱自清是把父亲看作“预设读者”的,那些看上去朴素平淡的话语有很多都是写给他父亲看的,这种化解父子矛盾的方法隐含着世俗复杂的中国式伦理,这才是这篇千余字的散文成为经典的内涵所在。《倪文尖语文课》体现了细读文本的魅力,跟着“倪大红”老师,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