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升起

□邓仕雄

惠州日报2022年12月11日

惠东县多祝镇的陈湖村坐落在莲花山脉,四面环山,只有北面一个山口通向外面。那天,我们一行野外徒步,无意中摸到了这里。

陈湖村是一个几乎被废弃的村庄,村口平旷,路边零星地开垦出几块稻田,种着一些蔬菜,嫩绿的叶子显示出肥硕的样子,让人十分爱怜。继续往里走,便见五六位老人在晃动,喂养着鸡鸭鹅狗。一群群的土鸡伸头缩颈满地寻找食物,鸭子摇摆着突然滑入水池,大白鹅“曲项向天歌”,狗见了陌生人没有半点生分,围着我们转。

这是一幅意境淡远的水墨丹青画,我们不禁陶醉其间,忘情地举起手机不停拍照。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的木棉树开枝散叶形成绿瀑,鲜花在枝头傲放。田边屋坪上搭建了四五个土灶,一些外地游客正在土灶边忙活着,烧开水烫淋向山民买的刚宰杀的鸡鸭。几缕青烟从灶头冒出,缓缓地飘向空中,慢慢散开萦绕在枝头。剁肉声、切菜声和喧哗声,不绝于耳。有风的时候,灶头的青烟迅即吹散;没风的时候,青烟直冲天空。数只白鹤从南边翩翩飞来,落在田里瞬间不见了。几个小孩在田垄里奔跑,欢快地叫喊着。

站在村庄周边的高地上,俯瞰着陈湖村,既有雾气也有炊烟,袅袅地飘荡。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我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每年暑假的主要任务就是放牛。每天清晨,我把牛赶到高山上,然后就是看远方的日出和看近处的炊烟。散落在山荡里的几个村庄,炊烟不停升起,在弥漫,在飘荡,在慢慢散开。泥砖瓦屋上的黑色烟囱不停地吐着或浓黑或青白的柴火烟,浓黑的烟表明木柴潮湿不易充分燃烧,青白的烟说明木柴干燥易燃。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在灶边忙活着,煮粥煮饭炒菜,一日三餐维持着生计。大人吃完了接着去忙活,小孩吃完了或上学或跟着大人去田间地头劳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人们在炊烟里生活着繁衍着,日子在不经意的烟火气中静静流淌。

好多次,我从遥远的地方回到村口,远远就看到腾起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好似一个幼童扑向久违的母亲。而今,家家户户的瓦房已经改建成了楼房,但依然保留着一层楼房的厨房,依然搭建着泥砖土灶,烟囱由过去的圆形陶筒变为小砖垒建的方形孔柱。过年过节家人团聚,每天清晨洒扫庭除,烟火升起,其乐融融。

微风拂面,刹那间我的思绪又回到眼前。“老板,进屋喝茶吧!”一个小青年招呼着我们说。他的房子是原先的泥砖瓦屋,墙面凹凸不平,地面稍微用水泥砌平了,房子里摆满了各种土特农产品:药酒、笋干、干豆角、干梅菜、干酸梅……他说,他是村里留守的年轻人,原先在深圳做事,也赚了一些钱,每天面对着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刻板时间下的按部就班,感觉很累,于是回到老家重新拾掇父辈曾挥洒汗水的田地,种植蔬菜栽种果树,平整土地供户外运动的人搭建帐篷,搭建土灶供他们自行烹煮食物。客人源源不断,适当收取些费用,收入还算丰盈。每当暮色笼罩山村的时候,炊烟冉冉升起,感觉内心非常悠然而安宁。夜半时分,炊烟消失,很快便坠入恬适的睡眠。

是的,在这个小山村里,一切都还是世世代代农人耕作生活的延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没有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工厂流水,没有车水马龙,没有股票基金,没有无聊会议,没有生意报表……那有什么呢?当然有清新空气,有新鲜食材,有祥和静谧,有袅袅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袅袅炊烟,渗透着古老的农耕生活,可这古老的农耕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差不多瓦解冰消了,千村万落空荡荡的。今日,在陈湖村看到柴火炊烟,心里就有了一种熟悉的温暖,感觉是那么的踏实而又安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