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尽入诗

□茂江

惠州日报2022年12月18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意境幽远,回味悠长。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寄情春夏秋冬,留下了一大批千古传唱的四季风景诗,状景咏物,借景抒情,春桃夏荷,春花秋月,尽入诗中。四季奇景,让诗人们激情澎湃,毫端蕴秀。

寄情四季,诗人豪情甚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名篇七言绝句《元日》立意新颖,清丽流畅,道出了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对革除旧制实施新政的坚定信念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强决心。还有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多少仁人志士增添力量。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描写晚秋山景的诗,通篇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清新且有生气,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一生留下了二十余首诗歌,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首写景抒情诗,将大海、洪波、日月、星河嵌入诗句,囊括宇宙的气势,使碣石的深秋海景显得壮观夺目。诗中所反映的作者的雄心大略,非同凡响。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传唱,是我国古老诗坛的一朵奇葩。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有感而发,留下了“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著名词句,激荡着我们的心潮。

放歌四季,诗人才思泉涌。“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的千古名山、世界文化景观庐山,文人墨客留下了四千余首诗歌,有许多是四季风景诗,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再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祖陶渊明,一口气写下《饮酒》共20首,上为第五首。作品反映了作者远离尘世之后悠然自得的心情,化为无比优美、韵味深厚的诗句,含蓄委婉,语有尽而意无穷,境与意会,物与心融,情景交融,让人们赞不绝口,成为千古名诗。

春桃秋菊,是自然现象。然而,在唐朝黄巢的《题菊花》中别有一番风韵和精神:“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于简洁的景物描绘中,蕴含着远大抱负,真可谓“愤怒出诗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捕捉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景象,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既描写了西湖景色的神奇变化,又以绝世美人西施来比作西湖,她(它)们都是“淡淡妆,天然样”的美丽,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吟诵四季,诗人名篇常出。历代四季风景诗有几大特点:一是多出自文坛大家之手;二是观察四季景致细腻、传神,借景抒情,以情写景;三是朗朗上口,可唱可咏;四是通俗易懂,语言清丽、朴素、动人。如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杜甫的《野望》和《春夜喜雨》、李白的《玉阶怨》、陆游的《秋思》、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吴承恩的《舟行》、欧阳修的《田家》、张继的《枫桥夜泊》等。

江山仍画里,人物已超前。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四季风景诗佳作频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诗篇,唱出了伟人气吞山河的豪迈,诗才、诗情永存。

捧读历代四季风景诗,你可感受到意境美、风光美、人性美、韵律美,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春愁、夏思、秋吟、冬咏来诗化四季,唱出了乡愁、离愁、情愁、旅愁、新愁、旧愁和人间的悲欢离合,唱出了时代兴衰,留下了千古绝唱。

“秋夜月儿朗,照彻彩云归。”我国历代四季风景诗,真是一座值得寻幽探胜的丰富宝库。“回首江南春更好。”王安石等名家的千古名句,让我们久久沉浸在历代四季风景诗的艺术瀚海中,流风遗韵,代代相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