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法则促进自律品格形成

惠州日报2023年02月04日

下定决心每晚睡前要读书,结果一页还没看完就睡着了;计划要早起锻炼,结果第二天闹钟一响,一翻身又睡了……在庞金玲所著的《人生需要自律:写给“普通人”的六大自律法则》一书中,揭示了自律的假象,分析了影响自律行为的多重因素,不仅开出了一张根治伪自律的良方,同时总结了一个自律感养成的体系,让读者在拥有人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掉浮躁,理性地走向自律的人生。

不同于那些始终在强行劝说人们要自律的“鸡汤文”,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成长心得的总结,通过分享她的经验,帮助读者更快、更系统地找到培养自律体系的方法和技巧。

在追求自律的道路上,多数人都是斩钉截铁地出发,又踉踉跄跄地折在半路。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许多人根本没有弄清真正的自律究竟是什么。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呢?作者认为,真正的自律,绝不是为了社交、作秀或者满足内心对“正能量”的某种渴求,它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现状不满,所以想要有计划、有执行、持之以恒地做好某件事情;它的底层逻辑应该是以内心向往为驱动力,自觉自愿去做,发自内心地热爱。

书中,作者认为,做不到自律要从自控力找原因,她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分析了通常影响个体自控力的几个因素,同时,运用脑科学揭示前额皮质对自控力的作用。她认为,自律的关键是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律机制。同时,她用6个字“习惯+方法+系统”来概括并分享了自己的自律机制。

“追求舒适感的本能,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律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了人本能地追求舒适的原因,同时给出了打破追求舒适本能4个建议:给予看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拆解目标,以大化小,点滴积累;与人合作,共同奋斗;反结果导向法。作者认为自律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并提出了4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我觉得这几个方法非常实用,第一个方法是目标管理,利用OKR让目标变得清晰而具体。书中,作者还分享了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其人生中的第一个OKP——“O”:提高写作水平;“KP1”:半年内阅读本书籍;“KP2”:每天写作5000字;“KP3”:每周上一节写作辅导课。第二个方法是时间管理,作者也阐述了三种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管理矩阵,1-3-5清单法,番茄工作法。第三个方法是精力管理,介绍了精力的四个层次;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精神精力,她针对其特质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第四个方法是复盘管理。

一件事想了很久,但始终没有行动,原本计划今天要完成某项工作,结果刷刷朋友圈,看看抖音,几个小时过去了,这项工作还没有开始。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拖延,正是自律体系形成的最大阻力。作者建议,立马行动,绝不拖延,同时还分享自己用于对付“拖延”的几个方法。针对一些人“间歇性自律”,她分析了原因,并给出方法,让大家可以很好的跨越从“间歇性自律”到“持续性自律”这条鸿沟。

古今中外,多少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自律的人。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写的那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你高度自律,懂得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同样宝贵的事情上,那么,你就会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周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