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 科普进校园
惠州市科普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惠南学校

科普课课堂。惠州日报记者陈相成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陈相成)“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神奇的甜玉米’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实验中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哦!”3月10日下午,32位身着红马甲的“小老师”走进惠南学校。
这些“小老师”来自“义之教”科普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均为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在读学生。惠南学校作为2023年惠州市科普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一站,“义之教”团队给同学们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科普课。
科普课堂开展实验乐趣多
叶逢春是第一次参加“义之教”科普进校园活动。在科普课开始前,她既有点紧张,也充满着期待。“我们小组准备的科普实验是‘神奇的甜玉米’,希望通过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反应,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叶逢春说。
记者走访了惠南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教室所在的楼层,看到志愿者老师在教室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科普演讲以及实验,讲台下的学生们则聚精会神地听着。四年级(8)班的教室内,“神奇的甜玉米”也正在奇幻“上演”。
“这是咱们班第一次以科普课堂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作为班主任,我希望这样的课程多多益善。”四年级(8)班班主任黄嘉慧说。同学们则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既了解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区别,也见证了化学反应中玉米成分的神奇变化。
志愿服务下沉乡镇中小学校
从本月初开始,惠州学院“义之教”科普志愿服务队已经先后走进全市5所中小学,为1000余名同学带去了科普课程。接下来活动不仅会在城区学校开展义教,重点还会下沉到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乡镇。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解欣斐博士向记者介绍,科普课堂能够针对性地补足乡镇学校科普教育的短板,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据了解,“义之教”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17年,主要进行科普义教活动和乡村支教活动。近些年来,已和20余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惠及学生累计5000多名,并建设了“义之教”科普在线课程。“通过我们小手牵大手的志愿科普活动,希望为孩子们打开探索科学的一扇大门。”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义之教”科普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国莉说。
- 上一篇:“媒体+金融”组合力量服务惠州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红花湖“捡跑”守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