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山水与地上文章

惠州日报2023年03月25日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初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这样阐述文章和自然山水互相启发、生成的关系。现当代的文化地理书写,具有很强发散性、拓展性、文化性。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如沈从文与边城、孙犁与荷花淀、张承志与“北方的河”、迟子建与额尔古纳河等。作家与一方山水、地理,就这样彼此成就。

与现代性保持适当距离,探求一种传统的诗性书写

近10多年来,身兼作家和民间文艺家双重身份的苗理洁女士,创作了大量富有惠州特色的文化地理散文,先后出版过《水城故事》《逝水流痕》《水韵鹅城》等文集。这部《山水秀邃》分为“山水诗篇”“乡村行走”等五大章节,汇编约80篇文章,和前三部作品组成自成体系的“山水系列”散文。

惠州是苗理洁的创作根据地、文化原乡和创作理念的基点。从小在西湖边看惯水湄山晖、听惯东江涛声的苗理洁,对“惠州的水”有着与自身的生命律动近乎一致的感知和体悟,而惠州西湖则是她心头的一个情结,于是《妙境西湖》便成了这部《山水秀邃》的首篇。她还创作了一篇《八月十五说西湖》,在很多篇什里提到西湖。苗理洁根据自己长期的生活经验,写出了一个“天生丽质、素颜含蓄”的西湖,一个“充满浓厚的民间气息”的西湖,一个见证了东坡与朝云爱情故事的西湖。

在《我与节气有个约会》《童谣里的惠州风情》《清明时节草青青》《多彩七夕染鹅城》等篇什中,苗理洁善于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普通人常常忽略的细节,然后去挖掘、去呈现。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与惠州明显不同,如何呈现带有惠州元素的节气呢?苗理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比如写到小暑和大暑,“此时的惠州,暑热令人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得天地之厚爱,总能在炎热的夏季,活出水城人特有的潇洒和滋润。”

讲述苗家与惠州300多年情缘

抒情是中国的一种文化、文学传统,也是苗理洁散文格外看重的一种书写品质。文学评论家谢友顺先生说:“抒情传统不只是一种文学实践,也是一种生命实践”,落脚点在于家国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此“生命的意义才得以确立”。

苗家历史上是惠州的望族,今天也仍有很多后裔执教于高校、活跃于文化界。如何探寻家族赓续的意义、先祖和后辈生命的意义?在《苗氏家族百年沧桑》一文,苗理洁讲述了苗氏这个家族与惠州这座古城300多年的情缘、生死相依和共生共荣。在娓娓道来的叙说中,作品蕴含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让人感怀和敬佩。类似的篇章还有《祠堂礼赞》《一座围屋的灯鼓传奇》《旭日古村游记》《南社走笔》等。

总之,对于文化地理散文作家而言,地理之于作家,常常被视作作家的文化原乡;进一步来说,作家真正的文化原乡,是其所依托的一个地方特有的行为习惯、文化心理和文化基因。在散文创作向传统和现代双重掘进的全新语境下,在散文创作风格百花齐放的今天,苗理洁更多倾向自然万物和历史记忆,对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命题的思考不断深化,赋予各种创作素材当代化的解读和诠释,彰显作品的理性和睿智色彩。(鸣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