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稳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建行惠州市分行为制造业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惠州建行全力支持惠州建设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项目。
建行惠州市分行(以下简称“惠州建行”)积极贯彻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重要精神,对照惠州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工作要求,聚焦重要产业和先进制造领域,开年以来已为4000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支持近200亿元,为推动惠州制造业由“压舱石”向“顶梁柱”跃升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助力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高地
惠州石化产业正在以炼油、乙烯、芳烃为龙头,发展基本有机原料和大宗原材料,打造规模国内领先、技术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中海壳牌为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的核心企业,惠州建行累计为其提供超40亿元贷款支持。
同在大亚湾有业务的恒力集团,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集团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和惠东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石化中下游及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820亿元。惠州建行贴心优质服务,从零开始到全面优质的综合化服务,为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提供支撑。
据悉,惠州建行为石化产业的发展累计提供超百亿元的贷款支持,满足企业的资金周转及扩大生产等需求,全力支持惠州建设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实现惠州市石化能源万亿产业龙头企业服务全覆盖,为世界级石化产业高地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聚焦补链稳链强链
党中央将供应链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建行创新推出“E信通”“E建通”“E政通”等供应链产品,从产业链上下游满足更多链条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力链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以“双大”带动“双小”。
伴随着上交所一声钟响,广东九联成为惠州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感谢惠州建行这11年来不遗余力的支持,感谢科技金融的力量,建行品牌值得信赖!”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九联拥有5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已为上亿数字家庭提供数字终端设备,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旗舰品牌,是国内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龙头企业。惠州建行依托科技金融业务,在企业发展初期就持之以恒与客户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用心服务,累计为广东九联的上游链条近200个客户实现全线上融资支持超15亿元,助力企业成为惠州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今年,惠州建行为九联科技成功上线“九联科技供应链服务平台”,顺利签发首张“九链”并实现投放,企业可以整合其所有银行的供应链业务,大大提升企业供应链财务管理效能,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企业再下一城。
惠州建行加快开放式供应链平台应用推广,助力核心企业搭建供应链金融生态。依托集团级供应链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惠州建行累计为近50个核心企业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近100亿元;帮助核心企业申报供应链融资奖补近300万元,切实为核心企业减负增效,助力核心企业强链稳链。
金融赋能“专精”制造
惠州恒创是一家新型锂电池环保处理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年处理退役动力电池超3万吨,环保回收批文超15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量位居全省前三。惠州恒创虽在“双碳”的时代洪流中获得良好快速成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的问题。在公司成立的前三年,经营规模和成绩虽连年获得突破,但由于是初创型企业,公司在各金融机构的融资额度均不足、融资金额不高、融资条件复杂且价格较高。
惠州建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和“制造业当家”的政策目标,在了解公司背景和经营情况后,为惠州恒创快速高效地批复2亿元授信;运用“科创精新贷”创新产品,协助企业使用“E信通”等应收账款融资系统,目前已累计为其提供近1.8亿元的贷款支持,切实地解决了企业的融资困境。
得到建行支持的还有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翔电子。早在2018年,惠州建行以科技信用贷为切入点,初步实现与集团旗下子公司大亚湾科翔的合作,并在企业股份制改革、启动上市流程中提供信贷支持,用金融活水助力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为科翔集团提供贷款支持超2亿元,累计为其80户上游链条客户实现全线上融资支持3亿元。
惠州建行积极对接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利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产品优势。近一年,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近10亿元信贷支持,赋能“专精”制造,为做大做强科技企业规模而添砖加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制造业重大项目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惠州建行将加大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郭谭国 徐曼宁
唐文斌
持续浇灌金融活水全力支持绿色科技企业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惠州建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科学规划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金融产品携手企业打造绿色产业生态链。截至2023年2月28日,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30亿元,新增投放29.38亿元,增速14.48%,让“绿色”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活水”加速新能源汽车新发展
2015年以来,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动力电池市场整体供不应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增长,某新能源公司瞄准动力电池市场,开启“二次创业”时代,不断加码布局多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实现动力电池板块的全面提速发展。但由于多个项目同步开展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较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出资问题,成了该新能源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获悉该公司的投资计划和融资需求,惠州建行服务团队紧密跟进,在经过细致分析公司的投资构架和融资需求后,以集团总部为核心,辐射全国多个厂区的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有效扩充产能,为企业突破产能瓶颈注入金融活水。
进入2021年,该新能源公司扩产动作明显加快,惠州建行以其母公司作为支撑点,通过供应链金融将金融服务辐射到其重要子公司及上下游产业链,并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跨境采购,为其子公司解决外债资金的落地和运用难题。截至2023年2月28日,惠州建行为该新能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投放的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近30亿元。
“活水”按下绿色金融发展“加速键”
绿色金融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力推动下,绿色金融已成为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和转化器。
某科技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是全球化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力军。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该集团坚定绿色发展道路,致力于在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实现绿色运营与节能减排,并通过布局产业链打造绿色工厂、形成绿色产业联盟等,从价值链各个环节入手,引领上下游共创可持续发展。
惠州建行主动携手该集团公司,根据各绿色制造子公司布局特点及其个性化需求,为集团及其子公司提供个性化授信支持,在显示、半导体光伏、废物处理等环保领域实现绿色金融支持。今年来,惠州建行累计为该集团投放绿色贷款超40亿元,当前绿色贷款余额超100亿元。
“活水”滴溉美丽乡村焕新颜
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某绿色环保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属省重点项目,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200吨/日,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三驱动逆推式炉排炉垃圾焚烧工艺,环保指标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欧盟排放标准。然而,项目建设费用巨大,运营成本不菲,急需绿色金融探索融资新模式。
惠州建行立即组建任务型团队,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为该项目成功授信2.25亿元,累计发放绿色信贷1.35亿元,有效为支持惠州市污泥、餐厨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PPP项目形成“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热力发电或沼气供应”的绿色生态链注入“强心剂”。
一个个绿色金融实践的成果,是建行将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有力见证。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建行惠州市分行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贡献金融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助力绘就绿色广东示范区新蓝图,以实际行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绿色金融的发展大路上行稳致远。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许丽婵 高达宏
点亮蓝海之光 纵深推进住房租赁高质量发展
居住问题关乎人民福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惠州建行紧跟国家“房住不炒、租购并举”住房政策导向,贯彻省政府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纵深推进总行住房租赁战略扎根鹅城,围绕“N+住房租赁”业务发展主线,点亮蓝海之光,为惠州市“3+7”产业园区保租房、制造业企业配套公寓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多措并举保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理融资,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筑立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以住房租赁+产业,“贷”动千亿工业园
惠州建行立足惠州市“3+7”千亿级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支持解决产业园区配套宿舍建设,通过GCB三端赋能,为产业园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目前,通过贷款支持产业园配套宿舍建设项目,提供住房租赁项目全周期超16亿元的贷款支持,支持房源建设超6500套,有效解决了产业工人的住房问题。
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国务院批复成立的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是惠州市聚力打造的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截至2022年12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共引进产业项目95宗,投资总额约722.1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637.38亿元。为完善入驻企业员工的生活配套,当地政府规划建设住房租赁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满足入驻企业员工的居住、购物等需求。惠州建行在建设前期就积极介入,长期跟进项目建设,已为承建项目的国有企业提供9.8亿元住房租赁信用额度。2022年,惠州建行累计为该企业承建的住房租赁项目投放1.69亿元住房租赁贷款,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助力区域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惠州建行通过“智造之光”产品优势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打造住房租赁品牌,筑立起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守好高质量发展后花园
以住房租赁+纾困,助力房企化解风险
当了解到某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收购受困房企保交楼项目,购买资产用于租赁、规范当地租赁市场的需求后,惠州建行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建攻坚团队,积极走访企业,提供住房租赁融资方案,开展联合申报。经过一个月的加班加点,高质、高效完成项目申报、审批、放款工作,并全面协调国企、房管、财政、人行等部门,完成企业账户开立,取得相关决策批复等,该笔贷款的投放极大支持了当地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保交楼的政策目标实现。
目前,惠州建行通过贷款支持惠州国企收购受困房企保交楼项目,合计授信2.4亿元,贷款投放2.2亿元,收购受困房企房源328套。助力房企化险纾困,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领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守好高质量发展后花园。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以住房租赁+机构,“贷”来人才乐居
惠州某学校是国内第一批自闭症儿童康复民办学校,也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专业训练学校,可以称之为广东省孤独症科学干预的领头羊。
学校的优质经营同时也迎来了难题,长期以来学校宿舍供应紧张,且周边房租昂贵,家庭的负担不断加重。计划建立二期校区,成为学校刻不容缓的下步做法。
类似上述学校的住房问题,医院、科研机构等同样存在高端人才安置问题,对此,惠州建行深度参与人才公寓、员工宿舍、教培宿舍等项目。该行通过贷款支持学校宿舍配建,为惠州某学校投放住房租赁贷款2500万元,建设学生宿舍300余间,配合政府搭建住房租赁服务。目前,“住房租赁监管与监测系统”“共有物业管理系统”“公租房系统”等已在惠州成功实现落地使用,同时实现建行住房租赁战略的成功落地,为当地人才引进提供大力住房支持,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大道至简,实干兴行。惠州建行将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住房租赁业务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租赁住房业务从点到面,积极培育租赁市场,助力纾解百姓安居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银政共建、银企共享,助推产业兴旺、人才乐居,描绘战略蓝海新篇章。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童光达 朱小婵 唐文斌
春水润得百花香
普惠金融全面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是成就国民经济大海的涓涓细流,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惠州建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协力推动“制造业当家”“扩内需促消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等,以金融“活水”助力小微企业实现百花齐放。
“善新贷”支持“专精特新”
“科技型企业融资最大的痛点就是担保不足、前期投入较大,迫切需要信用类普惠贷款支持,建行的新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惠州市某先进PCB企业负责人欧总坦诚说道。他所提到的“新产品”正是“善新贷”。
针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惠州建行巧用“善新贷”产品纯信用、无抵押、较传统信用贷产品额度高且无需家庭净资产覆盖的特点,采取重点区域重点突破方式,联动惠州市科技局共同走访重点园区,将“善信贷”送进企业,打通普惠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善新贷”1.3亿元,完成26户“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授信覆盖。
“商户快贷”拉动内需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个体工商户背后的个人高端客户成为开展公私联动服务的巨大商机。因此,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对于进一步巩固普惠金融市场领先优势、夯实客户基础、优化客户结构、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具有重要意义。
“你们的收款码真好用!没想到用收款码还能获得贷款,真‘香’。”当客户经理找到某记饭店陈老板对接授信服务时,陈老板十分惊喜。今年以来,餐饮及旅游业逐渐恢复。“有了建行的支持,我有信心实现营业额翻番。”陈老板笑着说道。
惠州建行以商户收单的授信维度为重要支点,通过大数据平台批量导出个体户服务清单,结合个体工商户本人最近3个月个人AUM、产品覆盖率、个人结算额等要素,得出专属“商户云贷”评分。截至目前,该行“商户云贷”授信新增2.6亿元,完成484户新增商户授信覆盖。
“粤兴贷”推进乡村振兴
“育种、买肥、招工等导致现金流短缺,挨家挨户凑钱也解决不了问题。”这几天,龙门县种粮大户之一的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荣哥很发愁。惠州建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对接,和荣哥聊起了“粤兴贷”。
“建行客户经理了解我的情况后,说他们有一款乡村振兴贷款‘粤兴贷’很适合我。我实在没别的办法了,就想试一试。提交资料后,本以为要等好久,甚至担心会不会无法通过审批。没想到贷款申请十分顺利,客户经理全程密切沟通,打消了我的顾虑。很快,50万元贷款到账了,我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了。”有了惠州建行“粤兴贷”的助力,合作社的春耕工作终于“当春乃发生”。
这是建行惠州市分行踏进农户农企、助力乡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缩影。该行紧跟总行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等方面,以“粤兴贷”为重要抓手,制定全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行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小分队,深入走访摸排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和农户,逐户联系对接,并根据他们的发展现状与资金需求,为农户、农企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切实缓解融资困难。截至目前,分行为农林牧渔新增“粤兴贷”乡村振兴业务83笔,累计投放1.41亿元。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林子衡 唐文斌 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