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出炉
国债凭借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成为不少市民的投资选择。记者获悉,近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计划显示,本季度拟发行国债47期。具体来看,第二季度主要发行三种国债,分别为记账式附息国债、记账式贴现国债、储蓄国债。记账式附息国债共发22期,4月7期、5月7期、6月8期;记账式贴现国债共发行19期,4月6期、5月7期、6月6期;储蓄国债共发行6期,4月、5月、6月各发行2期。期限最短为28天,最长为30年。
两期电子式储蓄国债正在发行
目前,2023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在发行。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第一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最大发行额为190亿元;第二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3.12%,最大发行额为190亿元。
两期国债发行期均为2023年4月10日~19日,2023年4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4月10日支付利息。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于2026年4月10日和2028年4月1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记者了解到,本批国债为电子式储蓄国债,市民可以通过承销银行营业网点柜台购买,也可通过承销银行的网上银行购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31家承销团成员同时通过其网上银行代销,其中有10家承销团成员还可同时通过其手机银行代销,有意向的市民可多加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两期国债发行期内均不得提前兑取,发行期结束后可提前兑取。提前兑取业务只能通过银行营业网点柜台办理。投资者提前兑取两期国债时,银行按照从上一付息日(含)至提前兑取日(不含)的实际天数和以下执行利率向投资者计付利息,即从2023年4月10日开始计算,持有两期国债不满6个月提前兑取不计付利息,满6个月不满24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满24个月不满36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二期满36个月不满60个月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银行为投资者办理提前兑取,可按照提前兑取本金的1‰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
购买国债依然要“拼手速”
“上个月就注意到国债利率降了。本来以为国债利率降低,会有一部分人放弃购买国债而去选择定期存款,没想到还是很多人买。”市民李先生吐槽道。
储蓄国债的投资门槛较低,按年或一次性付息,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且相比理财产品,国债没有风险,因此一直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香饽饽”。不过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存款相比,目前国债的收益并没有多少优势。如我市一家国有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5年期可达到3.05%,利率与国债差别不大。
记者发现,4月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发售,部分银行线下仍可购买,但线上仍然需要“拼手速”,不少银行已显示“售罄”。“太快了,我的交行手机APP上,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都显示‘已售完’。”李先生说,自己联系打听其他银行的理财经理,据对方透露柜台还有部分额度,可到网点咨询。
“利率下行常态化,市民更愿意将钱放在一些风险低、年限长的产品中,以锁定长期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上保本保息的产品不多了,国债仍然是热门投资理财产品之一。而且储蓄国债拥有提前支取可以靠档计息的优势,与目前多家银行同档的定期存款产品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债利率有所下调,但在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市民的购买热情造成较大影响。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 上一篇:投资者“打新”要注意什么?
- 下一篇:出境游刷卡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