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工作二三事
□李承纹
作者简介
李承纹,女,生于1999年,系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胜宏科技职员。在《惠州日报》《中山日报》《宝安日报》《大亚湾文艺》等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等作品。
我似乎与校对文字这件事很有缘分。大学时写过小说,后来因学业日渐繁忙,便将写小说这事逐渐搁置。后来机缘巧合与网上认识的一个业余小说作家闲聊,我说起难得起兴写文的遗憾,她却劝我另辟蹊径:“没时间写小说,或许可以试着当当编辑、校对,这些都是文字工作。”我觉得她说得似乎有理,于是在她的介绍下在一家小说网站当起了兼职校对。
因为是兼职的非专业校对,我一般也就负责小说网站里人气一般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和我一样,都是学生,也不是专职写作的,因而更新频率较慢,写的也多是中短篇小说,这让我很轻松,能同时负责几篇小说的兼职校对工作。
既然是校对文章,那自然是要把作者的文章都仔细看过一遍。这些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清丽风雅,或想象瑰丽,或平淡质朴,笔下的人物也各有不同,从中可以体会作者本人的思想。其实也有许多经历并不那么有趣。在小说网站当了一段时间校对后,因学业紧张,我便辞去了这份兼职工作,转而在一家文学公众号做起了更轻松的校对工作,按篇和校对的稿子阅读量提成计酬,酬劳很低,我许多时候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消遣。每天,公众号后台都会收到许多份投稿,体裁倒是很丰富,现代诗、小说、散文,应有尽有,但是其中“还看得过去”的并不多。使人最为难的往往是拒绝作者们的来稿,我常常需要花费好长一段时间鼓起勇气去拒绝那些言语间满是期待的作者。
而校对工作中另一类无趣的事便是查找这篇文章是否是抄袭的。因为看的书多,网文看的也多,所以大部分文章我都能很快识别出来是否是抄袭的。保险起见,我还是会将大部分文章中抽取词句在网上搜索,确认是否是原创。不过,抄袭者们也很快懂得了校对们是如何鉴定原创性的,所以抄袭方法也在日益翻新,令人难以招架。许多时候我只能半凭借经验半依靠查重网站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是原创。但因免费的查重网站许多时候也未必准确,加上查重网站资料库多偏重学术类,许多生活类的文章仍然有空可钻。
后来有一次便是公众号收到了一篇很不错的稿子,在网上查重率也很低。但我心里又很有些疑惑,这种水平的稿子,明明可以投稿去一些大的公众号平台,而我兼职的这家公众号平台不过是每篇阅读量只有几千的小公众号,稿费也并不优厚,怎么能吸引这样的作者。抱着疑问我加了作者的联系方式,作者说得很诚恳,表示自己没有投稿经验,也不是文学类专业出身,所以想先来小平台投稿,这篇稿子是按照生活经历写出来的。因为之前在网上也并未搜到抄袭证据,加上我也被作者本人打动,于是稿件通过了,校对字词后便交给了公众号的审核与美工。稿件发出来后,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这篇稿子是抄袭的,我大为惊讶。与那位留言的读者交流后,我才知道这篇稿子抄袭了某站一个视频的文案,还可能用新技术降低了查重率。因为通过了抄袭作品,我被罚了款,这些倒并不重要,令我难过的是我被这样欺骗。
时光流转,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惠州工作,所在的部门负责公司内部刊物的编辑,于是我又这样与校对工作有了缘分。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工人的投稿,虽然看得出来有些错别字,但语言风格很清丽,又有作者的小巧思。我带着偏见认为,这大概是抄袭的稿子,放到查重网站上查重后却几乎没有重复的。我很惊讶,特地在微信、抖音等地方都搜索了一遍,又凭经验来看,判定应该不是抄袭产物,于是校对后刊登在公司刊物。
后来,似乎是因为投稿成功受到了鼓舞,这名员工常常投稿给我,每次查重都是原创。我心里很是敬佩她,后来与她私下联系,她给我看了看她报的线上写作学习班,满怀憧憬地说:“我就写作这一个爱好,虽然我学历不高,但是一直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真的很感谢你每次给我修改意见,还鼓励我一直写下去。”听她这番话,我心里很惭愧,我因偏见,一开始总疑心她是抄袭的,但她却对我工作分内的帮助都十分感激。现在想想,在文学的国度,其实不用分什么学历高低,许多知名作家也并不是高学历,但他们都有纤细的心灵和敏锐的捕捉力,善于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
- 上一篇:火焰是个漫长季节
- 下一篇:爸爸在讲一首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