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山水护英魂

□邱宇林

惠州日报2023年05月27日

有些英雄人物,有些历史事迹,以前总感觉很遥远:在小时候学的课本里,在儿时读的连环画中;在厚重的历史书里,在五彩缤纷的荧屏上……但其实,这些英雄人物居然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些历史事迹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山水之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忠报国”的岳飞,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已经成为一个爱国的符号了,其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深深刻在了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我在惠州定居刚好二十年,骨子里沉醉中华文化的我在有机会给朋友、孩子们分享诗词文化,分享诗词中蕴含的中国精神时,经常会提起岳飞留下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何等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又是何等豪迈大气!只是真的没想到,大英雄岳飞,他的血脉与英魂早已洒在了惠州的苍茫大地上,洒在了惠州的多情山水间。

公元1142年春,民族英雄岳飞的遗孀李氏带着一家老小流放到惠州。那时候的惠州在中原王朝看来,地处岭南一隅,是处处疫气瘴毒的蛮夷之地,历来作为绝佳的流放之地。其时,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在狱中,而岳飞一家发配岭南,拘押惠州共历时二十余年。

此时,距离苏东坡先生迁居惠州整整48年。正如此前大文豪苏轼受到惠州人民的真诚欢迎一样,这一次,朴实的惠州人民同样没有令历史失望,让今时今日同为惠州人的我们倍感自豪:不论位卑言轻的兵马都监也好,市井小民、普通百姓也罢,都对英雄之后深怀同情和友善之心。忠奸善恶终在人心!

李氏带着一家老小来惠时,最大的是16岁的岳雷,后面跟着12岁的岳霖、7岁的岳震、3岁的岳霆,最小的岳云之女才一岁,不难想见,岳飞后代在惠州的日子该是何等困顿苦楚。然而惠州人民以极大的善意帮助岳飞遗孀遗孤,甚至冒着政治风险。而据史料可查,岳雷成年后在惠州娶妻生子。

当时秦桧权倾朝野,众多官吏对岳飞一家严加逼迫,即便流放到惠州也是如此。惠州人民的英雄义举无疑是使岳飞后代在艰难的处境下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惠州虽地处偏远,然而历来崇文向善重义的情结不输中原。当年东坡先生初到惠州,受到礼遇,即脱口吟成《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说到“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岭南没有给苏大学士冷遇,大文豪也叹曰“不辞长作岭南人”!我能够想见这些相似的情节,在岳飞后代流放至惠州得到许多温情和帮助上也得到体现。李氏和岳雷几兄弟身上体现出的这些坚定顽强、永不屈服、努力进取的精神,这些无声的力量也打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惠州人,始终传递延续着不朽的精神气节和无声的精神力量,《岳飞正传》第55回就有“岳霖漳州抄佛经,岳雷惠州授蒙童”的章节,这些零星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窥见英雄后代流放惠州的一些生存状况。1162年,宋高宗赵构退位,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即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至此,岳飞一家的冤狱终得以平反。

惠州与英雄之后的二十年情结,难道不是看重家国大义的精神联结吗?幸得山水护英魂!谁能否认惠州的英雄气质、惠州的传奇故事不正在上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