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拐杖

□钟土清

惠州日报2023年06月24日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一辈子是没有离开过拐杖的。

小时候,父亲的“拐杖”常常是随手捡来的小木棍或小竹子,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拐杖,但他当年使用“拐杖”的样子是最让我骄傲和自豪的。

我出生在高潭革命老区。这里,四面是山,一条条小溪从山脚流过,村子里的百十户人家就散居在这里。俗语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每逢春夏季节,近山多雨,暴雨一来,原本可以赤足蹚过去的小河河水就会暴涨。我们村小学旁边就有一条河,暴雨过后,很多学生都难以过河。我在那里读小学的时候,父亲也一直在那里当民办教师。下雨天,我父亲不但经常背我过河,放学前还会经常拄着一条“拐杖”,卷起裤管守在河边,看到有学生要过河,他会首先用“拐杖”往河里探探河水的深浅,然后搀扶或者背着学生逐一过河。这时候,我发现父亲的臂膀、双腿是这么有力,身影是这么高大!

遗憾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父亲因腰椎疾病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这时的父亲走路也不太利索。为了安全起见,我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在景区给他买了一支带龙头的拐杖。令人欣喜的是,他对这拐杖不但非常喜欢,还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原来,我父亲住教师宿舍,较为简陋,门前屋后还有不少路面没铺上水泥。每次外出散步时,父亲只要发现路面有垃圾、石子等影响行人出行的东西,他都会用拐杖向外挑开。这一举动,常常引来左邻右舍赞赏的目光。

时光来到癸卯兔年,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身体日渐衰弱,行走越来越不利索了。为此,我专门到药店购买了一支既带手柄又有三个圆脚的拐杖。新买的拐杖功能虽然增强了,但现在的父亲已经不能自由灵活地使用拐杖了。一天清晨,我在陪他散步的时候,父亲像往常一样试图挑开挡在路上的废弃口罩,但怎么摆弄,拐杖都不听使唤。我急忙上前,一手紧握住他已经不再有力的手,一手用他的拐杖挑开那口罩。这时,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股难以表达的酸楚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看见,父亲浑浊的双眼在凝视着我。

回家的路上,我暗暗地下定决心:“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我要做您余生最可靠的拐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