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西湖

□李海

惠州日报2023年07月09日

我这里说的西湖,是我们家门口的惠州西湖,而不是远隔千里的杭州西湖。曾有人评论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意思是说全国那么多西湖,只有惠州西湖和杭州西湖一样漂亮。所以说西湖是我们惠州人的骄傲。

西湖曲折深邃,山水相拥,湖在城中,城在湖中。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老乡,写诗画画是业余爱好。十多年前他来惠州出差,游览过西湖后,感慨万千,有感而发写了几首诗,我记得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嫦娥拭镜坠天都,化作惠州碎西湖。”好一个“碎”字,写出了惠州西湖的特点。因为西湖是由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和南湖连通在一起而成,好似漫不经心地散落在市区西边。西湖南北长约六公里多,成就了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西湖水面宽广,湖水清澈,每当微风吹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美不胜收。西湖有很多美丽景点,其中泗洲塔是西湖的标志建筑。塔高七层,站在最高层向外眺望,大半个惠州市区尽收眼底。九曲桥是西湖的美丽曲线,平时桥面距离水面一米半左右,因湖水如镜,不少靓女对着湖水自我陶醉。西湖除了水,还有两座山。泗洲塔所在的山叫西山,西山对面还有一座孤山。孤山不很高也不很大,但名声显赫。为什么呢?因为孤山东面有座朝云墓。苏东坡迁居惠州,带着爱妾王朝云。非常不幸,王朝云来到惠州才两年,便染病逝世,时年才三十四岁。王朝云英年早逝,苏东坡的悲痛可想而知。但人死不能复生,苏东坡把她安葬在西湖孤山,亲自撰写墓志铭,并在墓旁筑一座六如亭。朝云墓和六如亭是苏东坡和王朝云凄美爱情的见证。

西湖文化底蕴深厚,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苏东坡和惠州有不解之缘,清代本地进士江逢辰曾说:“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一言道破苏东坡对惠州的巨大贡献。苏东坡在惠州寓居两年八个月,居住地离西湖很近。他非常喜欢西湖,基本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西湖活动,和朋友聚会饮酒作诗。他曾以诗言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了纪念苏东坡,从平湖门走进去的一长段路叫苏堤,在西新桥头竖着一座约两尺高的碑石,上面刻着“苏堤玩月”四个字,非常醒目。西湖里面还建有东坡画廊和苏东坡纪念馆,供游人参观。除了苏东坡,还有一位文人,对西湖历史文化贡献不小。距离西山不远,有个丰湖书院,即原惠阳师专(今惠州学院)校址。现在丰湖书院已改建为一个旅游景区。那个文人叫宋湘,是本省梅州人。从小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他曾在丰湖书院任教几年,栽桃育李培养人才。现在丰湖书院内,还保存一座大门,大门两边刻有宋湘撰写的对联,上联:人文古邹鲁,下联:山水小蓬瀛。可见宋湘对西湖文化和风景是非常赞赏的。另外,在南湖离岸不远处,有个仲元亭,平日很多市民在亭中乘凉聊天。在仲元亭的对岸街边,还建有一座纪邓山庄。仲元亭和纪邓山庄都是为纪念邓仲元而建。邓仲元是惠阳淡水人,在广州读书时便参加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我和老伴于一九八六年调来惠州,我在市十一小任数学专职教师,老伴在市三小任教导主任。在退休以前,我们家住下角市三中门口的教工宿舍楼,上下班都从西湖穿过。我们骑着自行车,经过九曲桥和偃龙桥,天天如在画中游。

惠州山水千般好,最忆是西湖。这是我的真切感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