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央行有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金融数据
据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今年上半年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信贷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货币政策后续有哪些发力方向?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详细解析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当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其中,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12.81万亿元,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1.5%。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介绍,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比上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
另外,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
此外,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8%,比上年同期低107个基点。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企稳态势,这在金融数据上也有所体现。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开发贷款累计新增4200多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1个月上升。
近日,金融管理部门将“金融十六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此举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另外,结合保交楼工作需要,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也将延长至2024年5月底。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