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在岁月深处的香甜
□王玲霞
糍粑也叫“年糕”,是我们老家的一种美食,由糯米做成。每年冬腊月,大雪纷飞之时,老家大山里,家家都准备好了糯米,准备“踩”糍粑了。
老家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稻谷,其中就有糯稻米。经过辛勤农人的若干道工序,又香又糯的糍粑就做出来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就五六岁吧,我跟奶奶生活在天台山里。每年十月份,村子里的稻田里黄灿灿的稻谷垂着长长的穗,像被重物压弯腰的老人,怎么也抬不起头来。太阳高高挂起,放出万丈光芒。村中所有物类都被挂上了金色之光。这时人们都在稻田里忙碌,他们弯着腰,在稻田里起起伏伏。只听到镰刀沙沙作响,一把把稻穗就被抛在身后。那时的我坐在田埂边,痴痴地望着忙碌的人们,望着一片片稻田被收割,稻田很快空了。
收割好的稻穗被一捆捆扎好,垒起一个个圆形的大垛子,又大又高,立在打谷场,打谷场上好热闹。宽阔的打谷场上,稻子铺满地,巨大的石碾被牛拉着跑,然后大人的吆喝声、孩子的欢叫声,还夹杂着小狗小猫的叫声,伴随着稻穗碎叶在空中飞扬。人们共同劳作,共同分享果实。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
到了晚上,木蒸笼蒸熟的糯米倒入石缸里,五六个大人拿着粗木椎,围着石缸使劲捣,让糯米成为一团。不久,又香又糯的糍粑就香飘满屋,倒在案板上的糍粑被做成小圆形、大圆形、长方形,点上小红心就完成了。奶奶扯起一小块,裹上红糖,塞进我的小嘴巴里。“好吃,好吃!”我非常高兴。然后,各个形状的年糕就成了山里的必备年货,村民们拿来招待客人,为过年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
往事经年,记忆犹存。人到中年的我,如今每每想起那香甜的糍粑,心里总是暖暖的。我已离开故乡多年,慈祥的奶奶已过世多年。物是人非,故乡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古老的打糍粑技艺的村民越来越少,这项技艺面临失传,我唯有将这段美好的经历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