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关注“百千万工程”

把美丽生态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惠州日报2023年07月18日

惠东县白盆珠镇是我市首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这是白盆珠镇樱花茶园。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污水处理、三产融合……近日,参加“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的人大代表调研了我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关情况。

据悉,今年以来,惠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

升级产业体系,激活海洋经济

在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参加惠东县第三组活动的人大代表实地参观了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一方海”项目运行情况,登上双月湾观景台俯瞰海上风电等项目,听取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县海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以及惠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惠州具有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2019年小星山海域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落户惠东港口。作为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的一方海公司,在石首科鱼类的繁育、养殖、选育、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已建成2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的深水网箱125口。

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惠东县在逐步减少海洋捕捞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海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22年全县渔业产量7.4万吨,产值25亿元。

从捕鱼到牧鱼,引导传统渔业向现代化、产业化转型升级,这是惠州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具体实践。目前,惠东计划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工作,以小星山海域人工鱼礁项目为依托,探索创建集海上生产、观光、垂钓、科普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海洋牧场,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活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省人大代表陈桂荣表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仅是培育惠东海洋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惠东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惠东要通过科学论证做好规划,积极与省相关部门对接,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工作。

市人大代表周泳波认为,在保护海洋生态、打击非法养殖的同时,也要兼顾好当地的渔业发展,在规划和制度层面厘清关系,通过科学论证编制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引领生态渔业的发展。

市人大代表田建容建议,要谋划做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惠东要科学精准做好产业规划,推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布局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口岸物流、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同时,要统筹海洋保护与利用,将水产保护区、海龟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加强市县、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合力,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高水平高质量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在惠城区芦洲镇北部的龙颈村,成片的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水稻抽出健壮的稻穗儿,在夏风吹拂中掀起一片绿浪……7月13日,参加惠城区第一组、第三组活动的人大代表分别前往芦洲镇、汝湖镇实地调研撂荒地复耕复种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汇报和开展探讨。

主题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听取了市、区、镇相关负责人关于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耕地利用现状、耕地撂荒原因、复耕复种情况以及工作措施等,纷纷建言献策。

据介绍,我市近年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加强技术支撑、加大宣传发动、改善耕地条件、创新复耕模式等多种途径方式,与广大农户、经营主体和社会各方力量通力合作,扎实有效推进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2022年高质量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撂荒地投入和收益风险较大、农业基础设施仍有短板等问题,省人大代表王爱臣提出,盘活利用好撂荒地,要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品牌塑造,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土地产出收益。同时,要强化技术支撑,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选种、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市人大代表徐火强建议,要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提升农民收入放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首要位置,在采取组织代耕、统筹复耕、帮户助耕等措施的同时,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在引进社会托管时,对企业资质把好关,同时建立防止耕地撂荒问题反弹的长效机制,高水平、高质量推动复耕复种工作。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逐年增加,家庭缺乏劳动力是土地撂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鼓励有情怀、有技术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市人大代表黄丽玲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农业企业,为高学历年轻人提供更多回乡就业机会。同时,把撂荒地的资源整合与农旅融合发展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强化城镇节点功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7月12日,参加惠东县第四组活动的人大代表调研了惠东实施“百千万工程”情况,实地察看白盆珠镇樱花茶园、圩镇污水处理厂,听取了惠东县政府汇报惠东实施“百千万工程”情况等。

白盆珠镇是惠东县唯一一个创建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镇,也是惠州市首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当前,该镇正凝聚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以“双示范”为重要抓手,持续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把美丽生态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每次来白盆珠镇都看到新变化。”市人大代表卢清著建议,生活污水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要更加注重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市人大代表范丁文认为,要先做好乡村规划才能实现更好发展,特别是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试点效果立竿见影,建议做好农村资源整合工作。

座谈会上,惠东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惠东县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推进“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工作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接下来将进一步细化量化近期、中期和长期工作目标任务,以清单式项目化推进“百千万工程”。

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代表们指出,要聚焦重点工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自身特点实行差异化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发展水平,强化城镇节点功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宜居宜业。

据悉,根据《惠州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我市将开展党建引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示范攻坚、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攻坚、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攻坚、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优化攻坚、城乡流通网络畅通攻坚等六大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邓惠婷 刘建威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