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党建引领·百村共建”优秀项目擂台赛举行
答好结对“期中考” 努力奋进再争先

擂台赛现场,优秀项目同台比拼。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项目是工作任务落地的有效形式,竞争是工作动力获得的重要来源,用擂台赛的方式推进党建引领百村共建工作是一种创新,也是惠州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又一例证。”7月31日,在我市“党建引领·百村共建”优秀项目擂台赛上,赛事评委,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原教授、惠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安贞元作出这样的点评。
2022年4月以来,我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百村共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推动全市组织系统、政法系统党组织与134个重点村“一对一”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各结对共建单位、重点村党组织携手共进,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其成效在此次擂台赛上得到集中展现。
10个项目同台比拼,展示结对共建亮点和成果
快板说唱、舞台剧、视频展示……擂台赛现场,10个优秀项目同台比拼,各展风采,涵盖了惠州的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生活改善等百村共建多个领域。
有的通过开展“田间地头”政治生日、主题党日等,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结对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通过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打造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的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各结对党支部纷纷将自家的好经验好做法搬上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结对共建的亮点和成果。
按照比赛规则,本次擂台赛评审分为网络投票和现场比拼两个环节。其中网络投票共10分,已于7月中旬启动,现场比拼共90分,由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现场打分,最终根据综合成绩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
市委政法委《“木甲桥”的故事》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我们将真实发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参与项目舞台剧演出的钟婉静说,市委政法委第一党支部与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党总支部结对共建后,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组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小组,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当地老党员“银发先锋”作用,协调解决了包括“木甲桥”土地在内的多宗历史遗留土地纠纷问题,有效增强了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每支参赛队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短短9分钟的展演汇报,将结对共建工作亮点和成效生动展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赛事评委、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孟美玲说,舞台虽小,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很“大”,擂台赛彰显出广大党员干部将“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结对共建工作变得“可视、可感”。
党建引领联建共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
基层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自去年开展结对共建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参赛项目具有创新性强、示范性强、实践性强、认同度高、成效明显等特点,提炼出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务实有效的经验做法,也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抓基层治理要以创新为路径,做到“三新”。即思路要新,以思想破冰引领实践突围,善于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从纷繁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切实强化难中求解思维;标杆要新,强化走在前列意识,敢和全国全省先进“掰掰手腕”,同强者过招,把气鼓起来、让水活起来;特色要新,围绕中心大局,擦亮“百村共建”品牌,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单打冠军”,形成站得住、叫得响的“惠州经验”。
此次擂台赛,既是对全市政法系统各结对党支部一年来工作成效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我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期中考”,各参赛队伍通过展演晒成绩、亮做法、话经验,促进了各结对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现场比拼中不断释放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在答好“期中考”的同时,努力奋进再争先,继续秉承“党建引领,联建共建”的思路,持续深化巩固“党建引领·百村共建”成果,用情用心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实习生刘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