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山口曾子家风

三栋坝山口村《曾氏族谱》关于惠州府曾圣宗祠的记载。 侯县军 翻拍

曾子纪念馆前的宗圣曾子像。 侯县军 摄

三栋坝山口村的曾子纪念馆。 侯县军 摄
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曾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编《论语》、著《大学》、撰《孝经》、作《曾子十篇》,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在惠州三栋镇坝山口村,曾姓村民以身为曾子后裔为荣,不遗余力地弘扬曾子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惠州府城宗圣公祠祀曾子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曾子后裔在惠州的繁衍,可追溯至宋代。曾氏子孙勤勉耕读,才俊频现,名人辈出。明清时期,惠州曾出现曾守约、曾舜渔等名宦,尤其是曾守约以身为刚正不阿、清廉有为的循吏著称,曾被立牌坊表彰,与车邦佑、利宾、曾舜渔被誉为“惠州晚明四御史”。
清道光年间,惠州府城内有一间宗圣公祠。据三栋坝山口《曾氏族谱》载:“惠州府祠十属于道光年在府城塘尾街扬雅巷建有宗圣公祠,一连三栋,又有副屋十余间,每年春秋二祭,期限二、九月初十日,风雨不改。料理尝祀曲祠者,众人公举。”
历史上,惠州府曾管辖归善(今惠阳)、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陆丰、和平、永安(今紫金)、长宁(今新丰)及连平州,成为“惠州十属”。坐落在惠州城里的宗圣公祠,成为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曾氏宗祠,供奉曾子,弘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义,对传播儒家文化功不可没。此外,它不仅是曾氏子孙祭祀先祖的场所,到惠州城赶考、就读的学生,亦可到此休整歇脚,成为曾氏宗族在城里的活动中心。
坝山口曾氏于清康熙年间落担。受曾子文化的熏陶,坝山口村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近现代以来,出现了曾培侯、曾梦麟等名人,其中,曾培侯于1929年牵头创办的养志小学,“养志”二字正是出自曾子养志的典故。
“养志”二字,出于《孟子·离娄上》:“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身养志,体现曾子对人性培养的严肃认真态度。曾培侯以“养志”命名学校,则体现创立人办学宗旨、远大抱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曾子文化传承发扬
上个世纪,惠州城内的宗圣公祠改建为粮仓,后又作为他用,客观上已不能原址复建。时过境迁,一代名祠曾氏宗圣公祠就此消失。
坝山口村民有感于惠州城内的曾氏宗圣公祠湮没多年、广大曾氏后裔没有固定活动场所,于是从2006年开始筹建曾子纪念馆,得到海内外近千名宗亲捐款。经过近10年努力,2016年底,坐落在坝山口九龙窝,毗邻养志小学的曾子纪念馆建成开馆。来自全国及广东省内数十个曾子文化研究机构代表、曾姓子孙等70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盛况。
曾子纪念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一楼作为曾子渊源纪念展示区,展示包括曾氏渊源、标志性曾氏文化符号、曾氏古代名人、家规家风字派、“孝”字注释、曾氏的堂号、堂联等;纪念馆二楼为惠州各县(区)曾氏文化交流展示区,独立展示惠州各县(区)曾氏情况以及曾氏文化活动主要照片等;三楼则为曾子文化研究活动展示,通过文化展示墙、展示柜等,介绍全国各地曾氏文化活动大事记,展示曾氏族谱、研究成果等。
在曾子纪念馆落成的当日,惠州市曾子文化促进会同时挂牌,此后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开办国学大讲堂,组织专家在曾子纪念馆和惠州城乡开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曾子纪念馆门前广场一侧,有一条古香古色的长廊,沿途墙面刻满《大学》的内容。这是坝山口村近年建成的“大学长廊”,不仅增强了乡村文化氛围,而且成为小学生传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场所。曾子纪念馆一旁的养志小学,开办有国学课堂,有时会将品德课、班会课搬到“大学长廊”,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
坝山口还在村内打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园林景观,致敬先贤和弘扬曾子文化,以景感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并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景点,与曾子纪念馆、“大学长廊”形成联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侯县军)
- 下一篇:罗阳金银湖,尽藏忠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