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今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左上:泰塑新材料自动化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摄 右上: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 左下:广东(博罗)万洋众创城。 右下:惠州联合铜箔生产车间。

惠州联合铜箔产品。

扫码看视频
位于博罗罗阳街道的广东泰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让看似不起眼的塑料制件拥有“超能力”,迅速占领改性工程塑料新材料的产品市场,并走向世界各地;位于湖镇镇的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因为科技赋能,在超薄、超厚电解铜箔的生产上处于国内领军地位,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在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省妇科中药企业重点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加紧研制妇科中药新剂型……
日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科创行”走进博罗县。在走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创新热潮在博罗这片沃土上涌动,企业的创新热情如同眼下的天气一般炽热,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博罗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截至2022年底,博罗县高企数量从2020年的287家增长至507家,高企存量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三。
育主体增活力,高企提质增量
一件看似普通的塑料制件,却有着高阻燃、高强度、高耐候等特点,蕴含着满满的科技含量。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泰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高科技型的改性工程塑料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研发,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阻燃高分子新材料专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工、汽车配件、家电、通信器材、医疗及精密光学设备等领域。
回望泰塑新材料在博罗的成长之路,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昂不禁感慨:“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泰塑新材料是当时博罗县重点引进的项目之一,一期厂房于2019年投产,年产能20万吨。去年10月,泰塑新材料二期项目奠基,规划新建50条生产线,并将建设材料研究院,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如今,二期项目稳步推进,预计8月底封顶,力争明年年初投产,预计年产值30亿元。
惠州丰采贵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2012年1月迁至博罗县湖镇镇东风村。公司引进国内一流水平的手机五金配件自动化生产设备,专业生产销售手机五金配件;以技术研发为引擎,不断开拓进取,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著名商标、行业标志性品牌等荣誉称号。技改是该公司创新发展一大举措。该公司会计经理刘世川介绍,每次技改中,当地政府和县科工信部门都会在技改专项资金申报等方面给予指导,为企业的技改提供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博罗,还有众多与泰塑新材料、丰采贵金属类似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博罗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县高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分别较2020年增长77%和2.7倍,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博罗县高企数量为507家,“专精特新”企业118家,规上工业企业1104家。同时,博罗有序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撑,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博罗县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广东省妇科中药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47家,市级工程中心1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2家。
科技创新“软实力”的提升,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硬翅膀”。近年来,博罗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节节攀升。在2023年全国百强县中,博罗跃升至69位,比上年提升12位,四年上升24位。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363.8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市各县(区)第1位;制造业拉动明显,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强政策优服务,集聚发展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企业的创新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与所在辖区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创新活力”是博罗给予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支持。
走进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各类电解铜箔产品让人大开眼界。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用高档铜箔生产与销售及铜箔生产设备开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等领域。其生产的4~6微米锂电铜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210~420微米VLP超厚电解铜箔的厂家。
凭借着产品技术优势,其生产的锂电铜箔产品占据国内近三成的市场份额,不仅供给惠州本地新能源电池生产商,还供给国内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科技以及国外的LG化学等,是全球前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扎根博罗31年,惠州联合铜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增资扩产,其中增资10亿元的三期项目已于去年7月实现满产,让该公司的锂电铜箔年产量达到2万吨。“三期项目能够提前数月建成投产,得益于当地政府一流的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高元亨介绍,三期项目增资扩产的前期手续仅用3个月左右就全部办好,帮助企业抢出了发展时间。
这是博罗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科创沃土的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博罗县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工作,去年更是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行动,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让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牵引,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新领域,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政策是支撑。该县制定出台了《博罗县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意见》《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扶持办法》和《博罗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明确规定对于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补助。
科技创新,资金是保障。近年来,博罗县研发费用不断提升,投入强度持续加大。积极落实奖励政策,推行“免申即享”。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认定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并保障科技部门的工作经费。“免申即享”兑现高企、工程中心、研发经费后补助等财政资金,无需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和上门走访,简化了奖励资金发放程序。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服务企业。为做好科技政策宣传和服务指导,博罗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科技政策培训会。同时,各镇街举办线上线下培训会,动员所有规上企业参加,保障企业全面了解各级科技创新支持举措,做好各项申报服务指导,争取企业对科技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走创新发展之路,离不开政产学研合作。博罗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平台跟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凝聚高校科研专家人才智慧力量,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博罗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年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家
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技企业是博罗县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优选路径。接下来,博罗县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和创新赋能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挖掘发展潜力。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和储备一批节点性重大项目和高精尖企业。挖存量,服务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培育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博罗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马艺成介绍,作为博罗县的科技主管部门,县科工信局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今年,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200家,“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0%。
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实力。博罗将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全面推进“深圳福田-惠州博罗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博罗县和福田区两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研发、孵化在深圳,转化、生产在博罗”的模式,坚持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和同受益的原则,以最优资源、最优政策和最优服务,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标杆项目,以深圳科技创新的“智”引领博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的飞跃。
聚焦创新赋能升级,激发企业活力。在量变的同时,博罗推动工业企业创新赋能、晋档升级。加快构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创新平台构建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协助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链接市内外创新资源。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汇聚发展合力。博罗巩固提升“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成果,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宣介解读,强化精准推送。坚持“以用为本”引育人才,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着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境外高端人才。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成就未来。博罗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加快成长为千亿级经济强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企业扫描
惠州联合铜箔:
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自动化铜箔智能工厂
4微米有多薄?大约是1根头发丝直径的1/20。4微米的锂电铜箔,能保持低内阻,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轻量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联合铜箔”)是国内知名的电解铜箔制造企业,生产的4~6微米锂电铜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承担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并通过验收。其母公司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并生产电解铜箔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拥有近百项国家技术专利,多项技术指标成为国家锂电铜箔行业的质量标准。
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成立30年来,惠州联合铜箔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专门成立了研发中心进行各种高档电解铜箔产品以及专用设备的研制开发,广东省超薄与超厚电解铜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位于此。该公司副总经理高元亨介绍,在全国铜箔行业中,惠州联合铜箔拥有研发人员队伍最强、设备最全的铜箔研发中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3%以上。
多年来,凭借对电解铜箔技术的孜孜探索,惠州联合铜箔成为了行业翘楚。1999年,企业研发成功的18微米镀锌铜箔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封锁。近年来,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等开展密切合作,使得公司的电解铜箔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主持制定了“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据统计,该公司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技术成果,现已申请各类知识产权100余项,拥有有效知识产权82件。
如今,惠州联合铜箔已经熟练掌握了6微米、8微米、9微米超薄双面光铜箔,14盎司以下超厚铜箔,低轮廓(LP)及甚低轮廓(VLP)铜箔等一系列高性能电解铜箔的制造技术。其生产的锂电铜箔产品占据国内近30%的市场份额,是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及国外LG化学等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惠州联合铜箔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210~420微米VLP超厚电解铜箔的厂家,后者用于大功率汽车印制线路板,配套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
高元亨介绍,惠州联合铜箔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成为锂电铜箔领导者,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该公司还自行研制出精密、稳定、可靠的电解铜箔系列成套生产设备,并开发了除阴极辊电流密度均匀性结构设计技术、生箔钝化保护技术等30多项专有技术,形成行业领先的独特生产制造系统。
去年3月,惠州联合铜箔三期项目建成投用,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自动化铜箔智能工厂。这里拥有铜箔工业4.0中央控制室,能实现生产关键工艺参数实时监控、远程智能化控制、数据储存与分析等,不仅可全面精准管控产品质量,还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有助于精细化生产,助力控制成本和提升生产效能。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李燕文 通讯员王彬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