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进厂大有可为
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三位“进厂”青年,聆听他们在制造业企业的奋斗故事

郑浩伟

周晓冰

王鹏飞

扫码看视频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进厂上班是无奈之选?是时候更新这个“传统观念”了!
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顶梁柱”,更是稳定就业的核心力量。作为广东第五工业大市,惠州制造业企业是容纳年轻人就业、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制造业不断向高质量跃升,进厂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岗位,正逐渐被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所取代,由此,企业对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大学毕业生“进厂”,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流水线操作,而是从事技术、研发、管理等岗位,在“制造业当家”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进厂上班,天地广阔,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近日,记者走访了三位“进厂”青年,聆听他们在制造业企业上班的奋斗故事。
华星光电设备工程师郑浩伟:
“与公司一同成长,很有成就感”
25岁的郑浩伟,到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星光电”)工作已经4年,目前是公司的设备工程师,主要负责设备的运转和产品生产,并针对设备的产能提升和良率提升进行钻研,攻克技术难点。
郑浩伟大学时学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他毕业前就做好了“要到工厂上班”的准备。但真到了工厂,起初还是有些不适应,“我的工作岗位在生产车间,日常工作要穿无尘衣、戴帽子,刚开始不太习惯。”郑浩伟说,幸运的是厂里工作氛围很好,同事之间没有隔阂,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华星光电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全球各大电视机品牌及制造厂商均有合作,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之一。惠州华星光电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模组研发及制造基地,这是吸引郑浩伟到这里上班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进厂会被认为是去当蓝领,但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郑浩伟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环境。“我们做的是先进面板,技术研发上投入很大,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与公司一同成长,很有成就感。”郑浩伟说。
“进了制造业企业才更了解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我希望能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尽一份力。”郑浩伟认为,随着我国推进工业4.0升级,制造业企业越发先进,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能来这里上班的大多是高素质人才,“能在这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
企业声音
下足功夫让青年人才留下来成长起来
“公司的人才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屯兵’校园。”TCL华星惠州基地人力资源负责人胡渝东说,当前,华星光电正在快速成长中,需要更多年轻、有热情、高素质的学生。
近些年来,华星光电非常重视青年学生力量的引入和培养,对如何让青年人才留下来、成长起来,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公司下了很多功夫。如在前期人才引入上,公司和很多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设立订单班,把企业专业知识前置到课程中,邀请学生来实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适应工作岗位。
利元亨动画设计工程师周晓冰:
“在工厂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021年入职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元亨”)的周晓冰,是公司设计支持部的一名动画设计工程师,负责制作企业产品展示的宣传视频。她大学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跨领域进厂上班的过程中,她不断学习、尝试、挑战,最后慢慢地喜欢、胜任了这个工作。
“一开始亲戚朋友不太理解,为什么会进工厂上班,父母甚至为此感到忧虑。”周晓冰说,对她而言,全新未知的领域,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学习。”
利元亨是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高端智能装备和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在自主研发、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
周晓冰觉得在制造业企业工作生活和上大学有些像,“在饭堂吃饭,住集体宿舍,工作日基本是两点一线”。周晓冰认为,虽然有些单调,但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个好事,不但省钱,还可以迅速地适应,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融入。
周晓冰说,这两年的工作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团队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遇到困难与挑战,通过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并寻求解决方案,可以更快解决问题,这些互动和交流对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只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工厂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企业声音
完善的培训体系可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利元亨人才资源中心副总监刘爱介绍,技术创新是提升利元亨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希望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追求的年轻人加入。今年,公司对于技术工种需求量很大,例如PLC编程、机械设备调试等岗位。此外,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管理、产品、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等其他各类型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也有一定需求。
新员工来到企业后,会提供一套完善的岗前培训体系,有理论培训和到场实操,确保能够快速进入岗位。同时,还会为新员工匹配“一对一”管带师傅,协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亿纬锂能西坑工厂生产经理王鹏飞:
“在就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平台”
在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西坑工业园区,25岁的王鹏飞正管理着十多条生产线的运作。他于2020年通过校招进入亿纬锂能,刚进来的时候是技术岗位。后来经过对各岗位的深入了解,在公司的支持下,选择了管理岗位,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生产一部的经理。
王鹏飞说,刚进入企业,他也有过忐忑,但通过在入岗培训中心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锂电池基础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后,很快就适应了新岗位。
公司鼓励年轻人参与项目日常运营,主导项目、管理项目,这让王鹏飞渐渐积累了管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年过去,王鹏飞由一名技术人员晋升为西坑工厂生产部的经理,如今管理着60多人的团队,“公司培养了我,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也对公司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以前可能会觉得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才进工厂,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慢慢发生改变。”王鹏飞说,以亿纬锂能为例,公司追求的是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零碳化的生产模式,产线在生产管理、品质要求、工艺要求、工程能力上都在不断追求高水平。这也带来了对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王鹏飞认为,相对于白领而言,在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蓝领有着更加稳定的岗位和相对较高的薪资,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平台,无论工厂、企业还是机关单位,只有在好的平台中不断学习磨炼,才能更好更快成长起来。”
企业声音
根据每位员工的特质制定成长路径
亿纬锂能副总裁黄国民介绍,当前新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亿纬锂能一直保持在第一阵营,随着销售额翻倍增长,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公司有2.9万多人,预计明年会达到4万人。公司人才主要来源是校招,一方面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是跟高校合作定向培养的学生。
“人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黄国民说,员工在职业发展上有2个晋升通道,一个是管理通道,从主管、经理,可以一直成长到总监、副总裁;另一个是技术通道,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成长到高级工程师、专家。“选择哪条通道,要看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同时,公司会尽可能根据每一位员工的特质来制定成长路径,帮助他们成长为骨干。”
部门说法
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优惠政策
记者从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受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劳务派遣单位除外)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每人最长可享受2年。用人单位招用2022届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每招用1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不超过1500元(实际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为准)。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除外)组织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并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对见习人员支付工作补贴,可申请就业见习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香金群 骆国红 通讯员王胜辉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