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贵人

□陈海红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12日

龙门香溪河,潺潺碧水步步皆景。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遇到白发婆婆那天,大雨将至,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塌下来。她在小区门口徘徊,双手捧着手机,似乎在教训很不听话的淘气鬼,皲裂的手指不停地戳屏幕,焦急万分。

我赶着回家收衣服。平时,见过不少同样焦急的眼神。自从搬进这个小区,邻里鲜有往来,见面多是点点头。小区的一头接商业街,很多外来工在小区附近找事做,一群男子围成一圈,打牌,等活。一到晚上,这里总会留下一些纸屑、烟头,让人生厌。

婆婆似乎在叫车,又不怎么会使用微信,急迫的话语中夹杂着浓浓的乡音。我很想帮她,却想到要用她的手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打了退堂鼓,试图绕开她。

“小哥,帮帮忙!”婆婆突然叫住我,“我孙子拉肚子,肚子痛,帮我叫辆车。”

这时,我才发现婆婆的身后有个孩子,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肚子。我只能看到后脑勺,还有蓝色的学生服,却看不到孩子的脸。婆婆话语急切,我一时无法确认事情的真假。

“孩子病了,赶紧联系爸妈啊!”

“联系过了,没接,可能在开会。孩子痛得厉害,得赶紧看医生。”

“叫摩托车吧,摩托车更快。”我四处张望。

“我老了,怕孩子坐不稳。”婆婆把手机递给我,说:“小哥,帮我叫车,要快。”

我不敢拿她的手机,更不清楚她的微信有没有钱,还要询问支付密码,很容易引起误会。但看到地上颤抖的孩子,我心软了。

“没事,我帮你打。”我用手机叫了一辆快车。

婆婆上车后才想起要给我钱,我顺手关上车门说:“没事,就几块钱,上医院要紧。”

车走了好一会,我才发现是到点支付,突然担心婆婆会不会骗我。她讲话不像本地人,会不会跑到外省去?

大约二十分钟后,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送婆婆的司机收了13元车费,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说路上有点堵,婆婆一路叮咛,替她感谢我这个好人。这个司机还自豪地说,婆婆要给他电话费,他没要。托我的福,他也当了一回好人。

让我意外的是,几天后的周末,一对年轻夫妇找上门。她们正是孩子的爸妈,感谢我及时叫车,让孩子脱离了危险。为了还我13元的车费,她们在小区门口等候,四处打听,费了很大劲,终于找到我家。孩子的爸爸在乡下工作,妈妈在县图书馆上班。

由于这层关系,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看书,借书,买书。在孩子妈妈的指点下,我自家的书房打理得如同一家小型图书馆,藏书过千,获评市一级的“优秀书香家庭”。我经常有吃不完的农家萝卜、红薯、菜心,送给邻里,大家羡慕我有一个乡下的亲戚。很多人想吃农家走地鸡,微信发信息给我,使我成为小区助农带货的红人。

时常,我在自家图书馆,泡一壶茶,捧一本书,回想起这件事。婆婆是我的贵人,我要感谢她。遇上婆婆,改变了我的人生,婆婆执着的感恩让我心灵得到一次次洗涤。而我,一次微不足道的付出,反倒成为感动自己的瞬间。一次小爱,成为我温暖前行的源泉,让我收获太多。

我相信,人的身上,有很多开关,它们像一个个寂寞的琴键。有的,在我们的肌肤上;有的,在我们的器官上;有的,却在心灵深处。找到爱心键,摁亮它,开启它,既照亮他人,给人光明;又温暖自己,一路芬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