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诗书享清凉

□马晓炜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12日

大暑,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民间有“小暑连大暑,热得无处躲”之说。天气虽然炎热,文人雅士却对它情有独钟,纷纷用生动的笔触写下了许多美妙诗篇。此时,不妨让我们执卷捧读“大暑诗”,于盈盈书香里觅一份清凉,领略夏天的诗意之美。

大暑最鲜明的气候特征是高温酷热,唐代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一诗,就把这个时节的炎热刻画得十分形象:“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诗人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诗人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而对于夏天炎热感受最深应该是宋代诗人陆游,他在《苦热》中写道:“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说屋上的房瓦,一鳞一鳞好像成了条条火龙,即使坐着不动,也是汗水涔涔。

面对骄阳似火的大暑天,在没有电风扇、空调的年代,古人是如何消暑避夏的呢?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暑气蒸腾,要觅得一处清凉,只要你在院子里静下心来坐着,不去想别的事情,心静身心自清凉,读其诗《消暑》便可感知:“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大暑之夜,唐代诗人徐夤却选择临窗读书消夏。他在《萤》中写道:“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月洒庭中,流萤相伴,与案上书卷相映,这是何等雅致惬意。推崇“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的不只有徐夤,还有宋代的诗人曾几,他的佳作《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火辣辣的太阳不知何时落下,清风好像也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唯有用几卷经书来打发漫长的时光。

大暑也是万物繁茂、生长迅猛的时节,其夏天的景色之美也到了极致。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潮湿的空气中,树荫深处传来声声蝉鸣,大地弥漫着泥土与花草混合的幽香,气定神闲地静坐片刻,看着这眼前的美景,不觉夏意悠长。“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诗人在盛夏的一个傍晚到荷池边纳凉,看到眼前的美景不觉诗兴大发,便将景物人格化,移情于物,写青草“报”讯,荷花“愁”热,“深藏”碧伞,读来可谓妙趣横生。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在炎热的季节,展一卷诗书,在绚丽多姿的文字中领略文化的独特魅力,阵阵清凉由心而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