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市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及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新格局 推动中高职院校全面做优做强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16日

中考和高考结束后,有一批学生将走进职业院校。在8月14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主任会议上,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市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及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我市现有高职院校4所,3所为市级公办,1所为省属民办,2022年全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60%,留惠就业率为61%。中职学校23所,其中公办7所,民办16所,2022年全市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为98.51%,留惠就业率82.5%。调研组认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增值赋能,紧跟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方向,及时将办学定位从“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并重”,打开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各地呈现公办中职学位紧缺情况

龙门县2018年将县内五所职业学校整合为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校址迁至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内,2020年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加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教育集团,挂设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办学规模显著增大,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在全市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新路……

近年来,全市各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围绕产业发展特点进行专业设置,大胆探索各种校企合作模式,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我市以良好成绩通过了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验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近期,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等组成的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及学校办学条件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如今,惠州中职教育在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类型特色正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各地呈现出公办中职学位紧缺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负责人介绍,16所民办中职学校作为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全面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公办职校学位不足问题。同时,紧盯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为惠州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

打造紧密对接服务园区的特色职教类型

个别院校存在生均教学用房、生师比、生均图书数量等指标不达标;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偏差,导致中职学位结构性不足;政策指引机制不全,产业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紧,办学水平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等办学困扰。调研组认为,为避免因办学条件不达标被限制发展、因经费不足日常运营难以为继,全力解决达标和日常运营等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要深刻把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系列要求,解决数万学生及其家长等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调研组强调,要从惠州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既是改善我市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的有力举措,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3+7”产业园区建设的迫切要求。建议花大力气全面解决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达标问题,逐步解决公办中高职院校日常运营困难,审慎解决民办中职学校教育用地问题等,夯实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为加快构建全市职业教育新体系新格局,调研组建议,将3所公办高职院打造成为高水平学校,在“3+7”产业园区或周边建设分校,根据园区的特点定位和产业需求,打造紧密对接服务园区的特色职教类型。扩大公办中职学校数量和规模,不断优化中职学校学位结构性占比,不断提升我市公办学位数量,以满足学生就读公办中职学校需求。支持民办职校健康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民办中职学校发展,同时对“散乱差”学校进行逐步停办,实现优胜劣汰,使民办中职学校成为中职教育的生力军。

专业及课程设置要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我市“3+7”产业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现代产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工匠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由于现代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产品迭代升级瞬息万变,如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设置相应专业及课程,成了职业教育界的一大课题。”调研组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同时组建由全体中高职院校为成员单位的市职教协会,并列为联席会议一员,研究解决我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质培优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一揽子政策措施。

例如,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调研组深入园区企业进行调研,摸清底细,形成我市急需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我市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指引,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每年动态调整。市职教协会根据专业设置指引,深度对接相关企业,根据企业标准和流程编制课程设置指引,各中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切实解决应用型技能人才供需不相适应问题。

“搭建企业与中高职院校线上交流平台,通过线上充分沟通交流,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信任。”调研组建议推动设立冠名班、订单班等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联席会议跟踪合作动态,根据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促进毕业生留惠率有效提升。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陈瑞凤 李淑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