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示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将整治皇思沥河道,实施农房风貌管控和灯光照明项目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17日

培养讲解员队伍。 培养讲解员队伍。

省文保单位“介寿诒谋”石牌坊。

航拍皇思扬村。

连绵莲花山下,悠悠西枝江畔,距今500多年历史的皇思扬村如同洒落的珍珠坐落于惠东县多祝镇,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芒。皇思扬村占地20多万平方米,村内古民居建筑群别具岭南特色,被评为“广东最美乡村示范点”,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当地政府牵头、乡贤能人助力,共同挖掘皇思扬古围村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经济带,促进沿途区域经济和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立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东县将推进皇思扬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皇思沥河道整治工程,以及皇思扬传统村落农房风貌管控(一期)和灯光照明项目(一期)建设工作等列入《惠东县202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保护修缮留住老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方便游客

惠东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皇思扬古村落正好处于该县山海旅游线路上的中间点,便利的区位优势可以串联起滨海、山区旅游资源,为全县旅游吸引人流量。

置身古村,闲庭漫步。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黛瓦,洒落在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小巷上,历史感文化味扑面而来。据皇思扬村族谱记载,兴盛时期的皇思扬商贸繁荣,人才济济。先祖们对后代的文武教育都很重视,当年村内私塾、武馆有10多间。村内随处可见的厚实石门、石雕窗花、檐口灰塑、各种动物造型的木雕樨头,无不诉说着当时民众的智慧、情怀和手艺。

“多年来村民用心保护好古村落的传统风貌,为如今开展多祝镇皇思扬保护发展项目打下良好基础。村‘两委’班子要团结协力,转观念、拓思路、勤实践,脚踏实地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多祝镇党委书记李智敏说。该镇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汇集社会各方力量、资金、智慧,积极推动皇思扬古村落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

“我们正着力做好皇思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管控。入口处,我们准备设置显著指示牌、升级改造公共厕所,并选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配套停车场,还将设置多个观光车乘车点,方便游客按照旅游路线进行打卡参观。”8月16日,多祝镇党委宣传委员杨志敏向记者介绍道。

元熙文化民宿是当地的一家民宿,在保留古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由旧时学堂修缮改造而成,古香古色的布局吸引了不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往团建和体验。“民宿从筹备到运营至今已5年。当初我们是一群朋友自驾游玩,被皇思扬村厚重的文化吸引,希望更多人知道并爱上这里。”民宿负责人刘素珍提起改造民宿的初衷时说,希望当地文化能被发扬传承,吸引更多投资商落地做邻居,形成合力带旺古村落发展。

据了解,当地政府部门持续加强指导重修祠堂、古民居的民间行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组织古井清淤维护,加强百年古树保护。做好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计划、分步骤修缮维护武魁楼、文魁楼、龙光书室等古建筑古文物,将城门、书院、祠堂、牌坊等古建筑有效串联起来,为活化利用古村落打好基础。同时,注重讲解员队伍的培养,让在多祝生活和工作的党员、群众都能了解和讲好当地文化故事,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出生在皇思扬村的陈界明今年50岁出头,炎热的天气也抵不过他修缮古屋的热情。记者遇见他时,他正在和木工泥工们准备材料。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大到实木门窗,小到房檐金箔,他都到全国各地找寻材质色泽一致或接近的材料。

“皇思扬村承载着我儿时的美好回忆,政府重视古村保护,作为乡贤当然要尽己所能支持保护工作。”陈界明说,他计划将4000多平方米的古屋打造成民宿,已花了2年时间研究和修缮,“我自然是乐在其中的,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修缮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

漫步在皇思扬村,全村多处正在进行修缮工作,像陈界明一样的热心乡贤逐渐多了起来。

“党员干部和群众要齐心上阵,充分宣扬项目推进中村民无偿捐地的优秀村风民风,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乡贤能量,欢迎各位乡贤齐发力招商引资,赋能家乡经济发展。”日前,多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树脉在皇思扬村武魁楼组织开展共商共建皇思扬传统村落项目时说。

多祝镇人大主席曾吉永介绍,届时将推动完善皇思扬传统村落村民活动场所、停车场、“四小园”建设以及平西古道修缮,完善旅游线路沿线风貌管控,灯光、绿化等配套设施。

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

多祝镇积极做好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保护和展示,打通考古挖掘、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全链条,让文物“活”起来。据了解,惠州区域内有多条古驿道穿越,其中“平西古道”西接惠潮古驿道的“平山驿”,东接海丰县西坑乡的“汕尾海丰羊蹄岭”,古时促成了多地商贸通行和文化交流。皇思扬段是平西古道上遗迹留存最多、修缮条件最具备的路段,两旁遗留了众多省级、市级或县级文保单位。

多祝镇将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古驿道的人文、历史和旅游价值,利用好古文化、古建筑,充分挖掘古围村民风民俗和村中贤能达人的传奇故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民众展示当地人文气息。对接周边区域发展,形成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圈,打造惠东古色文化旅游新起点,使皇思扬古村落成为惠州乡村旅游富有特色的吸引点和旅游宣传的重要阵地,实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惠东县相关部门将在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的前提下,把平西古道改造修缮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落实好皇思扬进村道路修缮改造项目、皇思扬传统村落道路修缮改造项目,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度和参与感,兼顾好村民利益,让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村民利益得到有机结合,为古村落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赖金朗 通讯员邱艳婷

知多D

皇思扬古围村

皇思扬古围村北临西枝江,南近古驿道,占地20多万平方米。村落始建于明朝,至清朝中期形成规模,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大湾区客家文化热点景区。古围村的建筑格局按“设治防御”体系而建:四周以房屋为屏,以屋连屋、墙连墙的形式将村落围蔽,村内上百座建筑民居紧凑相连,居住人口最多可达数千人,堪称“大围村”。

清朝时期,皇思扬逐渐进入发展鼎盛期。乾隆年间,萧凤来考中武进士,入仕后官居二品,战功卓著。据当地村民介绍,萧凤来为官清正、好善乐施,深受同僚和百姓的敬重。随着萧凤来入仕,皇思扬也进入了大兴土木时期。据考证,随着萧氏家族和村中各宗族发迹兴盛,村中进士第、翰林第、大夫第、都尉第等大批宅第、建筑相继建成;大学堂、龙光书院、登云书室、关西学堂、养正山房等读书育人的书塾书室先后涌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