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华康医院医生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践行责任担当 守护患者健康

麻醉科副主任左建文。

内科主任李少霞看望住院老人。

急诊科主任张靖为小儿患者诊疗。

惠州华康医院。本版图片由惠州华康医院提供
无影灯下,一双巧手擎起健康的希望;诊疗室中,一颗仁心驱散千般病痛;急诊科里,一袭白衣拯救“生命脉搏”……多年来,惠州华康医院(以下简称“华康医院”)的医者们,坚守在生命救治一线,用平凡演绎不凡,用专业守护健康,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有温度的服务,守护着市民的生命健康。
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近日记者走进惠州华康医院,倾听他们的从医故事,感受医者的温暖。
左建文
用妙术控制患者疼痛 以仁心守护生命健康
他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奋战一线的医者,他是华康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左建文。在部队从医20多年,转业到华康医院工作4年多,左建文始终把奉献看作责任、付出当作回报,用认真严谨的态度诠释退役军人优秀本色,以仁心仁术践行医者初心。
无影灯下的“守护绿”
在华康医院手术室内,有一群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人,他们身穿绿袍,头戴蓝帽,全神贯注给患者实施麻醉从而控制手术切割引起的疼痛,并通过各种生命监测仪器,守护患者的生命。
谈及麻醉工作,左建文认为,患者和家属大多知道手术的主刀医生是谁,却鲜少知晓手术的麻醉医生是谁。实际上,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配合。“手术前,麻醉医生不仅要进行麻醉操作,还要在手术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手术、麻醉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手术过后,麻醉科医护人员还要帮患者恢复意识等。”
麻醉医生承担着术前的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维持、管理、术后复苏及镇痛等职责,“生命支持技术”是他们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强项。“回想20多年的军医生涯,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真本事。”尽管已经脱下军装来到华康医院多年,但左建文身上始终保持着一名军医的气质和作风,用较真的态度、专业的技能服务每一位患者,也感染身边的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原本是医学生入学的誓言,却微妙地诠释了患者对麻醉医生的嘱托。作为科室管理者之一,左建文深知麻醉工作的重要性与高风险,每一项细微工作都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功与否。因此,他对团队成员严格要求,对大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定期进行科室疑难病例的讨论,让团队成员互相分享经验、携手共进。
精湛技术护航手术
“许多人存在误解,以为麻醉只是打一针,便可无痛苦做手术。实际上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他们的安危、生命就交给了麻醉医生。”左建文如是说。因为这样的认知,在工作中,无论手术病人病情轻重与否、手术的大小,年龄的高低,他都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新人”,不因过往的经验而产生惰性,每一次都认真、仔细地判断病人能否承受手术中的创伤、失血和麻醉药品在体内对生理的干扰。
近年来,华康医院收治的老年和危重患者越来越多,对于麻醉科技术要求亦随之提高。对超高龄、疑难疾病和危重患者,左建文总是主动参与救治,并及时组织学习,总结经验在全科分享。
今年4月,一例103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需实施“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检查结果显示,这位老人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同时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老年性肺气肿等多种疾病,麻醉风险极大。左建文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顶着重重压力,组织全科人员进行手术麻醉前讨论,商议最稳妥、安全的麻醉方案。最后,在做好充分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下,手术顺利完成。
“高龄患者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极差,极大地增加了麻醉难度。”左建文称,在高龄、超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麻醉医师需要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细致的操作和管理技能,才能充分保证超高龄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围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实施安全平稳的麻醉复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为术后顺利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行仁爱之术,控制患者疼痛”这一目标,左建文与团队不断学习前沿麻醉技术,用精湛医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服务。
“近几年,我与科室同事积极学习和应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这项技术使用效果很好,对神经的损伤也很小。目前科室医生对这项麻醉技术的操作也很熟练。”左建文认为,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不断学习的职业。作为医生要不断积累,并去钻研和提高技术,才能更好地履行医者的职责。工作之余,他也经常通过网络平台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是左建文座右铭,也是他的行动指南。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心要有敬畏,其实麻醉医生比任何一个专业更能深刻体会到那种如履薄冰之感。”
李少霞
“医二代”不忘初心 为患者排忧解痛
在接诊时,她友善赤诚,是患者的暖心依靠;在临床治疗上,她细致缜密,用精湛技术解除病患痛楚;在团队管理中,她严谨务实,致力于培养一支优秀专业的内科队伍。她就是在医道追求上精勤不倦的“医二代”,华康医院内科主任李少霞。
少时立志愿为良医
从医30多年来,李少霞治病救人的初心从未更改。她始终秉持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信念,为患者排忧解难,也为医者仁心的诠释写下生动注脚。
因母亲是医生,年少的李少霞时常听闻医生救死扶伤的故事,治病救人的信念也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她心里。从小便立志从医的她,毕业后如愿当上了一名内科医生。“因为母亲是医生,小时候我经常出入医院,看到过许多患者家属对医生那种无以言表的感谢,打心里觉得医生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李少霞说。
已逾知命之年的李少霞,言谈之间总透着豁达、洒脱之感。1992年,李少霞毕业后便进入梅州一所公立医院工作。18年后,她跟随丈夫工作调动,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多年。其间,靠着积极进取、求知若渴、严谨自律、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和一切以病人为重、以工作为重的务实精神,李少霞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内科领域的知名医生、科室主任。如今,她带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颗医者仁心来到华康医院。
精心救治不负信任
每到一家医院,李少霞总是默默耕耘,用心用情用精湛医术抚平患者的疼痛与恐惧,收获良好口碑。“坐诊多年,我在肾科领域有一定名气,到仲恺工作以后,许多梅州、闽南区域的病人不远百里找上门来。”说起一路追随的患者,李少霞感谢他们的信任,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愈他们,守护他们的健康。
近10年,李少霞主攻内分泌糖尿病领域,诊疗效果好,患者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外市患者更是络绎不绝。前段时间,一位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从朋友处了解到李少霞的医术和人品,便慕名前来华康医院内科就诊。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强烈的疼痛会让患者坐立不安、难以入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初诊时,患者告诉我,他的大腿一旦吹风便疼痛不已,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甚至让他的内心有时会崩溃。”李少霞说,该患者听闻她擅长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便迫不及待从外市赶来惠州就诊。为了配合治疗,更是选择直接在惠州住院一个月。
“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和过往治疗手段后,我们给他调整了治疗方案,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及免测血糖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李少霞告诉记者,经过一个月的积极治疗,该患者出院时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出院后,他继续按照医嘱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目前患者反馈的情况是已经可以去跳广场舞,基本恢复健康状态。”
仁心仁术换来医患情深,行医多年,李少霞治愈的患者数不胜数,收获的锦旗亦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她与很多患者成了朋友。“从医多年,我治愈了很多患者,许多人到现在依旧跟我保持联系。”谈及医患情谊,李少霞想到从前不少经她治疗痊愈的小儿肾病患者如今已顺利考上大学,有的甚至受她影响成了医生,便备感欣慰。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在患者眼里,李少霞是和蔼可亲、医术高超的大夫;在同事眼中,她则是诲人不倦的“好教师”、治学严谨的“李主任”。多年来,李少霞致力于培养优秀团队,带教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医生,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也让她成为科室年轻医者眼里的榜样。
“我对团队的管理,既宽容又严格。宽容是对人,因为医生本就压力大,若工作中出现不妥,及时提醒他改正即可,没必要过度批评;严格是对事,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是一个容不得半点马虎的职业,应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做事。”李少霞透露,在科室团队管理上,她主张建立“内有制度、外有标准、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要求团队医生执行会诊制度,汇报交流每位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确保遇到突发状况时,值班医生可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做好急救措施。
“我时常对身边人说,医生是‘越做越胆小’的,因为经历更多就明白,一点疏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李少霞直言,不管经验多丰富、行医资格多老的医生,在面对每个病人时,均要事无巨细地了解清楚情况,每一个诊疗措施都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
学医需要学科严谨,也需要满腔热情,唯有始终保持对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和坚持对医学技术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造福患者。“在工作中,我习惯和团队医生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工作之余,我也参加各种医学讲座、培训,获取新知识。”李少霞认为,作为医生要不断积累,并去钻研和提高技术,才能更好地履行医者职责。
张靖
有速度更有温度 24小时守护群众健康
有一种担当,叫在岗在位;有一种坚守,叫“我们在急诊科”。在华康医院急诊科里,病人总是来来往往,他们的病情有轻有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进行一场抢救。“门诊下班时间,急诊科往往就迎来就诊高峰期,就诊患者络绎不绝,科室人员习惯性忙碌。”华康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靖如是说。
24小时的忙碌与坚守
“请到诊室门口等候叫号。”“患者手部外伤需要马上止血。”“您的病况需要请内科医师进行会诊。”在华康医院急诊大厅,医生和护士来回穿梭,挂号、缴费窗口前排着长队,候诊区的椅子上坐满了患者和家属,处处充满紧张感。
“一般而言,急诊科是比较忙碌的科室,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张靖坦言,刚调任至急诊科时,他的内心较以往做专科医生多了一份忐忑。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接触病患的类型和面对的突发状况更多,而且医护人员常常还需要担任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接的角色。
华康医院急诊科经常接到严重交通事故等危急重症的抢救任务,几乎每一次“急诊人”都是与死神赛跑。在急诊科,争分夺秒的抢救不断上演,不仅考验医生的医术,也考验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对比专科治疗,急诊科顾名思义是突出一个‘急’字,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如心肺复苏、上呼吸机、洗胃等紧急处理,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张靖表示,相对而言,急诊科医生需要头脑思维清晰,具备全科医学观念,能迅速诊断,控制患者的病情。
“今年3月,附近学校有一名学生在军训时突然晕倒。我们接到120指挥中心的出诊指令立刻前往现场。当我们到达现场时,小女生已呼吸骤停,我们争分夺秒给她进行除颤、心肺复苏术,孩子最终恢复了心跳呼吸。后经过EICU及内科治疗,孩子完全康复并复学。”张靖表示,急诊科忙起来确实劳累,但患者及其家属一个感激的眼神,就足以治愈医护人员身体的疲惫。
“身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挽救生命。”说起在急诊科的工作感受,张靖表示,一次次的抢救让他感受到急诊科医生是一个从死神手里抢生命的职业,也坚定了他从事急诊工作的决心。
打响中医骨伤特色品牌
骨科是华康医院的重点学科,中医骨伤则是该院的骨科治疗特色。华康医院急诊科就诊人员中,骨伤患者占大多数。“我们急诊科创伤患者大约占70%,非创伤患者大约30%。”张靖介绍,华康医院急诊科对于骨伤的治疗相对有优势。
该院急诊科经常接诊儿童骨折患者。张靖介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中医骨伤疗法在儿童骨折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于年幼患者,骨折愈合快,恢复也快,可避免手术所造成的风险和痛苦。因此,对于儿童骨折,该院急诊科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尽量采用中医骨伤传统技术实施保守治疗。“最近有位13岁的小朋友不小心摔倒,致伤左前臂疼痛、畸形,在外院拍片显示左尺骨和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端明显移位,需行手术治疗。为寻求保守治疗家长带小孩前来我院,这时已经伤后8小时,肢体明显肿胀,复位难度大。我们经过查体阅片确定伤情,在与患者家长沟通后,为小朋友进行‘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孩子即刻感觉疼痛有所缓解。复查X片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最终孩子避免了手术治疗,家长非常感激!”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医骨伤疗法的优势。”张靖表示,接下来华康医院急诊科要实现创伤救治系统化,加强急诊中医骨伤技术运用,把华康医院的创伤品牌优势在急诊治疗中体现出来。
惠州日报记者邬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