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种菜

□申平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19日

惠州苏东坡祠(资料图片)。

苏东坡搬入白鹤峰新居之后,住房条件是改善了,生活水平却开始直线下降。

一是朝云去世,使他失去了知疼知热的人;二是惠州太守詹范等官员陆续调离,使他失去了“保护伞”,也没人给他送米送面了。他盖房花光了所有积蓄,弄得“衣食渐窘,樽俎萧然”,有时候实在饿急了,只好半夜爬起来烤芋头吃;有时酒瘾发作,只好去林行婆那里去赊酒喝。还有,他也曾去买没人要的羊骨头,放到火上烤,然后用缝衣针一点点挑骨缝里的肉吃……

唉,一个名满天下的大文豪,竟然落到这步田地,好生可怜!

东坡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他不由想起自己当年遭贬黄州时,也曾出现过类似危机,他通过好友马正卿租了东山坡上的数十亩荒地,率领全家种粮,后来居然丰衣足食。他的“东坡”名号,也从此名闻天下。现在,家里只有他和苏过,虽然能力有限,但也一样可以找一块地,最起码可以种一点菜吧。

于是他就去白鹤峰下转悠,发现邻居王参军门前,有半亩多地比较合适。但是如何跟王参军开口,却有点犯难。原因是他曾与王参军有过不愉快的交往。

那是他刚来惠州不久,一日去街上闲逛,发现几个当兵的军容不整,调戏民女。曾在定州当过军队司令的东坡立即勃然大怒,不由上前呵斥,这时却有个当官模样的人过来,用很蹩脚的官话说:你是谁呀?

东坡立即认为他是来挡横儿的,便大声喝道:我是苏东坡!怎么了,军人如此放浪,难道不应该管束吗?

那人愣了一下,马上说:哦,是苏大人哦!不过你刚来惠州,可能有的情况你不清楚的啦,现在军队连个军营都没有,只能与百姓混居,所以就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的啦!

东坡听他一口一个“的啦”,心中马上充满反感,于是也对他呵斥道:你休要替他们辩解!他们出问题,我看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有问题!

那人张了张口,还想说什么,东坡却把手一挥:不必多言,我去找太守说话!

事后不久,詹范太守采纳了东坡的建议,修建了军营。军营竣工那天,东坡受邀前往,又见到了那个军官,有人介绍他是王参军。王参军满面笑容过来想跟他握手,但是东坡的眼睛却看向别处。他对这个满嘴“的啦”的人印象不佳,以后见面也从不理他。没想到现在却有求于人家,唉,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面子重要,活下去更重要。东坡想了很久,决定派苏过先去试探。不久苏过回来了,他说:人家不让我进门,说有什么事情,让你老豆自己来说。

看来,这家伙是记仇了,他是想乘机羞辱我啊!不过说到底,我与你又何仇之有呢!罢罢罢,冤家宜解不宜结。为了今后的生计,我就去求你一回!

东坡在书房里铺陈纸笔,写了一幅字,盖好自己的印章闲章,然后卷起来出了门,走三步退两步朝王参军家里走去。

让东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参军率领一家人,站在大门外迎接他,并且连连作揖,嘴里说:坡公光临寒舍,荣幸之至,我家蓬荜生辉的啦!

这一下子倒让东坡不好意思起来,他也连连抱拳,不断地说:王参军,不好意思打扰,老夫惭愧了,惭愧了!

王参军恭恭敬敬地把东坡请到客厅坐定,又让人敬上香茶,然后说:坡公啊,小人不才,早就仰慕先生,喜欢先生诗文。只可惜先生一直不理睬我,我心里一直难过的啦。今天先生登门,实在是三生有幸的啦!

东坡忽然发现,这个王参军除了爱说“的啦”,还文绉绉的有点文化。深谈之后才知道,他的祖上也是中原人,为避战乱来到南方,他家历代重视文化。

他们也说到了那次事件。原来王参军当时并无恶意,只是想说明一下情况,却被东坡误会。王参军说:哎呀,我实在是很冤枉的啦!

东坡急忙站起身说:哎呀,没想到是这个样子的啦(他也受了“传染”)。老夫郑重给你道歉了。为表诚意,特赠书法一幅。

王参军立刻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坡公,我等您这句话,还有您的墨宝,真是很久的啦。您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的啦!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天东坡就带着苏过前来开荒,王参军家人也立即出动帮忙,没过几天,这里就打起了菜垅,撒上了菜籽。

东坡真是个急性子,才过几天,就到田里察看。菜苗出土之后,他更是来得勤了。王参军估计他家里缺少菜粮,就开始接济他,有时候还请父子俩到家里吃饭。东坡从此又多了一个本地朋友,他心中充满温暖。

这天夜里,东坡在房里读书,忽听外面下起大雨来。他心中暗自高兴,想着菜苗这回可以喝饱水,长得更快了。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爬起来到菜地去看,果见绿油油一片,菜苗一夜之间仿佛长高不少。东坡不由说道:妙哉,真是妙哉!

这时候他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坡公,您早啊!

东坡转身,却见王参军已经开门出来,他看着菜苗,也是一脸兴奋,说:坡公,照这个样子,不出半月,您就可以吃上自己种的菜的啦!

东坡笑着点头,他忽然觉得,王参军的“的啦”竟然变得很好听了。他也感觉到,他与王参军之间的友谊,就像眼前的菜苗一样,在快速生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