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首次带妆彩排
我市继续精益求精打磨力争呈现高水准有惠州独特印记的舞剧

彩排过程中演员们精神饱满,创新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惠州日报记者肖泓 摄

看彩排精彩片段
8月20日晚,惠州鹅城大剧院热闹非凡。随着舞台的变化,“省港大营救”中的一幕幕场景轮番上演,8块背景板随剧情移动,不断变化成楼上客房、地下室、码头……让人目不暇接。
当晚,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策划,惠州歌舞剧院具体创排演出的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进行内部审查彩排,这也是该剧首次带妆彩排。彩排结束后,市文广旅体局召开研讨会,组织省市专家对该剧进行指导点评。接下来,我市将精益求精继续打磨该剧,为观众呈现一台有新意、高水准、带有惠州独特印记的舞剧,同时也为冲刺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作准备。
“首次带妆彩排完整呈现超出期待”
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以“省港大营救”为主题背景展现动荡年代下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用舞蹈重塑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该剧运用电影感叙事,突破传统模式,增添了舞剧形式的可看性。同时,舞剧中巧妙地融入惠州非遗项目,如惠东渔歌、舞麒麟,舞美呈现上融进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视觉元素。
观看彩排后,到场的省市专家纷纷表示该剧表达形式丰富新颖,舞美精致流畅,演职团队无论是对题材的把握还是人物塑造等方面均值得点赞,剧中惠州元素的出现也令人倍感亲切,未来经过打磨完善后的演出效果十分让人期待。
“这次带妆彩排是一次完整的呈现,是超出我的期待的。”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王向东表示,革命题材在现代如何表现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的表现形式丰富,并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了清新感和新颖感。“我看到所有演员真诚地表达,惠东渔歌等元素的植入也让惠州本土感一下子迎面而来。”
“惠州抓住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编剧吴惟庆说,“省港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没有惊险、刺激的冲突,也没有突出的英雄人物,要通过舞剧来呈现,难度是比较大的。但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通过一系列的演绎,将整个事件中的人物群像突显了出来,值得肯定。作为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的舞蹈部分表现也非常不错,舞蹈精致流畅,部分段落还颇具地方色彩,如渔家女子群舞等。“这台舞剧可以说立起来了,为下一步的打磨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对接下来的舞台呈现非常期待。”
“一下子就点燃了心中的家国情怀”
彩排还邀请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代表观看点评。不少观众看完之后表示,整场彩排过程中演员们精神饱满、节目表演流畅,舞剧中的创新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孙科高超精湛的舞蹈表演也是整台剧目中的亮点。
“整个舞台从视觉到听觉都非常棒,我们惠州歌舞剧院原来有这么强的班底。”惠城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张晓薇告诉记者,最开始,她是被青年舞蹈家孙科吸引而来,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看到的不仅是孙科,而是整部剧。尤其是在舞台空间的处理上,该剧让人感到一次又一次的惊喜,给整个舞剧添色不少。“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了解‘省港大营救’。”
“看得出来,有关部门和导演对这部剧花了很多心思。”惠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宋波认为,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的舞台空间利用非常灵活,通过各种不同的元素和演员们的舞蹈显示了极大的舞台张力。要救人——如何救——救成功,立体空间的设置,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觉一下子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家国情怀,非常期待这部剧之后的表现。”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 下一篇:莞惠城际前8月客流量超去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