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实事关爱服务职工妇儿青少年
《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聚焦“加强社会关怀关爱,增进民生福祉”与市民交流互动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如何筑牢妇女儿童保护屏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该如何呵护?8月23日上午,市总工会、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做客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围绕“加强社会关怀关爱,增进民生福祉”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互动。
服务广大职工,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快速扩充,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快递、代驾、配送、网约车、电商等5个新业态灵活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市总工会副主席曾明波介绍,我市各级工会落实“四建”模式,持续深化建会入会工作,目前全市新业态工会组织75家,新业态劳动者会员39000多人。今年5月,我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2023年惠州市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投入约26万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6000人次。
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所急所需,市总工会推动在新业态劳动者工作较为集中、业务聚集区域设置“爱心驿站”“货车司机之家”“惠民驿站”等临时休息场所或户外服务站点,解决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新业态劳动者日常工作生活小难题。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成“惠民驿站”150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国道、省道加油站及物流园区建了12个“货车司机之家”,按照“5+N”服务标准进行建设,重点面向货车司机提供停车、加水、洗澡、洗衣、休息服务。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纠纷的发生、遏制矛盾纠纷的发展,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合力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市总工会不断加强“工会+法院”“工会+人社”工作机制,分别在市中院、市人社局建立了工会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市总工会分别派驻8名工会律师调解员,每周五上午在调解工作站值班。各县(区)分别设立了调解站。我市各级工会为有需要的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工会法律服务,有需要的劳动者可以拨打12345市民热线、12351职工热线、0752-2808233惠州职工维权热线等热线电话联系市总工会,或者向网络问政进行反映。
在职工服务和慰问帮扶方面,曾明波表示,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工会传统“四送”服务活动(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扎实做好常态化困难帮扶和互助保障,让广大职工真正感受到“有一种温暖,叫工会在您身边”。
在职工的工伤关爱方面,2016年5月开始,市总工会开展“惠工”工伤关爱援助项目,探索“工会+律师+社工+志愿者”创新服务新模式,项目累计服务职工90879人次,深入跟进个案472件,慰问工伤职工545人次,慰问金额达43.57万元,工伤知识普及服务15784人次。
助力青年就业创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惠州共青团致力于解决青年在教育、健康、婚恋、文化、就业、创业、权益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出台更多体系化、普惠性的城市青年发展政策,办了一批青年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惠州城市发展与青年成长“双向奔赴”。
团市委副书记张子明表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团市委自主开发了“惠青直聘”就业小程序,常态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匹配、政策资讯等就业服务;在创业方面,最近推出了“创青春”惠州市第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设50万元奖金池;还建成21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3个青年文化创意街区,提供政策解读、减租免租、导师辅导、行业交流、资源对接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张子明说,为解决来惠求职或实习的青年人落脚“第一站”需求,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建成了10家“惠州青年人才驿站”,每天推出480间免费房源,为来惠、留惠高校毕业生提供3~7天免费住宿,今年以来,全市驿站已服务高校毕业生1861人,免费入住4358天次。
今年,惠州共青团紧紧围绕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学子归巢”行动、“山区计划”、“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等,让更多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8月11日,第三批共计122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龙门县12个乡镇(街道、区、林场)、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及中小学校,为惠州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力量!
团市委一直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条热线、一批阵地、一套清单”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一条热线”是指12355热线,12355热线是共青团运营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任何时候拨打,都会有专业的咨询师提供服务;“一批阵地”是指惠州市、县两级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市建成了7个线下阵地,覆盖所有县(区);“一套清单”是指心灵陪护清单,全市中小学、各村(社区)均可通过线上点单的模式定制“个性化”心理服务,由团市委送心理服务上门,有需要的学校、村(社区)可以拨打惠州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的电话2899854定制服务。
在关怀关爱“三失”青少年方面,张子明介绍,团市委2021年开始实施“阳光行动——惠州市‘三失’青少年帮扶项目”,通过走访、面谈等为“三失”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并为每人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为“三失”青少年“增能”,矫正其行为偏差,从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助力女性就业创业,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近年来,市妇联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三项行动,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市妇联副主席黄玉玲介绍,市妇联持续对有创业就业意愿的妇女进行赋能提升,如实施“南粤家政”培训工程;开展“高校职通车”——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培育巾帼创业基地,累计带动近万名妇女就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成立惠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依托协会实施巾帼科技助农项目,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女农民;联合六部门制定《惠州市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实施方案》,为我市创业女性提供更加多样全面的服务。
黄玉玲表示,市妇联正在积极探索缓解育儿妇女家庭和就业矛盾的“妈妈岗”灵活就业的“惠州模式”。如以创投公益项目的方式,通过“鹅城巧娘”手工艺培训计划助力妇女添技增收,并在鹅城巧娘手工艺发展中心设立“妈妈岗”,为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在中国人寿(仲恺分公司)推出“妈妈岗”售后服务专员;发动女企业家协会、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会力量为“妈妈岗”培训赋能。
在妇女儿童维权上,黄玉玲介绍,市妇联突出维权服务职能,聚焦妇女儿童“急难愁盼”,强阵地、抓队伍、整资源,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妇女维权服务工作,建成以市妇女服务站为龙头、县级站为臂膀、镇街“舒心驿站”为抓手的专业维权“服务阵”,已有9个妇女服务站和15个舒心驿站,实现县(区)全覆盖。在维权队伍建设上,已经形成161人的“妇工+社工+义工”专家志愿服务队伍,广大妇女儿童如果需要专家服务,可以拨打12338热线进行预约。
在困难母亲、困境儿童精准化帮扶上,黄玉玲表示,市妇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帮扶活动,牵头设立惠州市关爱困难母亲基金,连续多年开展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服务,全市1.6万余名基层妇联执委一一对接辖区困境儿童及家庭,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服务;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持续多年为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赠送护童爱心保险,连续11年开展红紫荆公益创投服务,针对困境儿童帮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儿童安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等妇女儿童及家庭需求,开展专业的社会化服务。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 下一篇:全力营建高颜值绿美“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