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惠州市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坚持稳中求进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25日

“坚持稳中求进,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在8月24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惠州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通过出台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持续加力助企纾困稳主体,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回升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5.5亿元,增长5.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下半年将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根基

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实体经济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LNG接收站等项目顺利推进,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正式开工,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和惠州石化产品结构优化及质量升级项目建成投产,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报告》介绍,惠州出台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蓄势发展,“3+7”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报告》介绍,惠州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除了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之外,惠州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持续实施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上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30家、参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6家。”《报告》显示,惠州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上半年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04%,全市科技孵化载体增至79家;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亮点

“百千万工程”成效初现

惠州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协调发展,‘百千万工程’成效初现。”《报告》介绍,惠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市领导挂钩联系镇(街道)全覆盖,创新提出党建引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示范、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优化、城乡流通网络畅通等六大攻坚行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经济整体提升。

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上,惠州按争先、进位、消薄对各县(区)进行分类,深入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半年,博罗、龙门、惠东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建立产业转移“1+N”政策体系,出台《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全力打造珠三角地区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上,惠州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清单化管理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攻坚行动重点任务,县城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对全市71个乡镇(街道)进行分类,遴选3个中心镇示范创建、5个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镇和1个农房建设试点示范区,组织优质建筑业企业与49个乡镇完成镇企结对。

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方面,惠州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三级协办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计划

千方百计激发市场活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报告》提出,下半年将落实好国家和省近期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密衔接已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应出尽出、早出快出,尽早释放政策组合效应。常态化开展好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强化资金、电力、用工等要素保障,综合施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千方百计稳定企业生产、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在聚焦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将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3+7”产业园区、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聚焦创新主体,推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经济发展纵深。

深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以城带乡三产融合发展……《报告》表示,惠州将聚焦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等,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建议

充分估计困难和问题,用好用足政策措施

“深入分析科学研判,确保精准有效施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紧盯全年发展目标,切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认真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优存量、扩增量、强弱项、补短板等,用足用好国家及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政策快落地、早见效来稳预期、强信心、添活力,全力巩固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势头。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持续推动“3+7”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推动消费全面复苏。同时,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破解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难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代表之声

市人大代表孙梅:

继续强化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肩负着光荣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市国资委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孙梅认为,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任务需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要实现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孙梅建议,功能类、公益类企业要更加突出保障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强化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保供稳价、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的能力;竞争类企业要更加突出“第二财政”作用,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提高国有资产收益;要强化经济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在产业引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陈瑞凤 翟继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