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水平
2025年初步建成陆海一体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我市依托“智慧惠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在线地理信息底图服务。这是市区江北一角。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8月29日是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记者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获悉,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部门不断健全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和市场管理协作机制,提高监管与服务时效性和精准性,大幅提升全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地理信息保障,筑牢公众地理信息安全意识和底线意识。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市将初步建成陆海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联动更新、按需定制、开放共享”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统一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机制和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新格局。
●信息服务
时空信息云平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每天清晨,在市区西枝江畔,市民在江边晨练。西枝江是惠州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其水源水质关系到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
我市依托“智慧惠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结合水质、污染源、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建设了惠州市西枝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系统,对流域生态环境开展实时监测,为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落地执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智慧惠州时空大数据平台是2015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我市权威、统一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利用平台。
该平台能提供哪些服务?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向数字政府平台、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提供在线地理信息底图服务。包括电子地图、地名地址、历年影像、地形地貌、实景三维等数据服务。
同时,云平台以基础时空数据为基础,开发集成历史推理方法、聚类分析、人工智能等通用性的挖掘方法,形成基础分析工具包。再面向某一主题提炼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模型和业务流程,实现数据统计、监测预警、形势分析、趋势研判等服务。
例如,在教育专项规划工作中,云平台为城市规划编制部门提供学校承载压力分析。通过此项功能,可直观判断学校是否为超负荷运作状态,从而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调控学生数量,提高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目前,电子地图更新周期为3年,0.2米分辨率影像更新频率3~5年,0.5米分辨率影像更新频率1年。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加强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数据获取能力的建设,加快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周期,进一步完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提升智慧惠州时空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成果的丰富性、现势性和应用性,满足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需求。
●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核心供给能力,切实为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履行提供测绘支撑,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好保障。各地市相继发布了“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为测绘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方面惠州脚步也不落后。
去年,市自然资源局统筹编制《惠州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明确全市基础测绘“十四五”发展基础、思路、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等。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规划重点明确了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公益性测绘保障服务与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建设等内容,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市将初步建成陆海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联动更新、按需定制、开放共享”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统一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机制和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新格局。同时,构建新时期基础测绘省市县联动协同的组织实施保障体系,为我市统一共享的国土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和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保持我市基础测绘事业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在此目标下,我市将立足陆海统筹、‘海洋强市’发展需求,建立陆海一体化测绘基准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关于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到2025年,建设形成以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同时结合实景三维中国、实景三维广东建设的决策部署,到2025年完成我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政策护航
“多测合一”提升审批效率加速项目落地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3+7”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大企业好项目纷至沓来建厂建园。如何优化审批流程,保障这些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则成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过去,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常常会将规划核实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等各项测量事项分别进行,这让建设单位需多次委托测绘单位,进行不同类型的专项测绘并分别审核验收,过程繁杂用时长费用高。如今这一问题将得到缓解。
惠州制定并印发实施《惠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方案(试行)》,对本市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业务所涉及的测绘事项,分阶段整合优化,充分利用已有合法测绘成果和共享沿用前面业务测绘有效数据,推动统一测绘标准和成果形式。
“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管理与服务职能,不断优化相关事项的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测合一”后,将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同一测绘工作执行统一技术标准、同一测绘成果只提交一次,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多测合一”,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多测合一”的实施总体按计划有序开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办理测绘资质单位基本信息、业务范围变更和资质申请17宗、测绘作业证核发18宗、HZCORS账号申请业务44宗、基础测绘成果使用申请23宗,这些办理都享受到了“多测合一”政策的利好。
●地图监管
持续推动地图市场监管常态化
“你好,请把你们店的地图拿出来检查一下,是否存在错绘、漏绘”“要自觉抵制盗版及问题地图”……日前,惠州市自然资源局会同惠城区自然资源局联合相关测绘单位对我市部分地图市场开展“地图制品”专项检查,对在售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球仪、教辅材料中刊登的地图等地图产品进行了认真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还向店员、采购人员进行了地图知识培训,讲解了有关地图管理的法律法规,普及国家版图意识。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着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国际社会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围绕“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的宣传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地图知识,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绘图用图。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编制、使用地图的行为和流入市场的“问题地图”,筑牢公众地理信息安全意识、底线意识。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推动地图市场监管常态化,不断扩大抽查范围、不定期抽检,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监管,规范地图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问题地图”的辨别能力,自觉维护国家版图的意识,共同维护地图市场的良好环境。
同时,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探索数字水印、安全许可等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新技术应用,加强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利用监管。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通讯员邹铭
- 下一篇:广东华兴银行惠州博罗支行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