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推动畲族文化传承发展

“多彩非遗·魅力畲乡”暑期公益课堂开展形式多样活动

惠州日报2023年08月29日

孩子们在“多彩非遗·魅力畲乡”暑期公益课堂上和老师互动。

孩子们参观畲族文化传承馆。

日前,为期5天的“多彩非遗·魅力畲乡”暑期公益课堂在位于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的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落下帷幕。这是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在畲族文化传承馆揭牌后的首场活动,也是全省首个畲族文化传承馆启用后的一项重要文化传承活动。据了解,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是当地畲族文化传承和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未来将不断创新形式,推动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畲族文化传承馆为畲族语言文化教学添砖加瓦

“罗浮山下小山村,大山深处走来畲寨……”连日来,轻快明亮的歌声从畲族文化传承馆里传出。这是小朋友们在学唱嶂背畲族村村歌《畲寨传喜讯》。此次畲语畲歌公益课堂邀请了县级非遗传承人雷金球授课。授课中,他围绕畲语的基本发音、拼写拼读规则,教孩子们一些简单、常用的畲族用语,也对畲歌的基本知识、歌词短句、演唱技巧等内容进行讲解。他一遍又一遍地为同学们示范畲语的发音以及畲歌的演唱,引导同学们大声说畲语、大声唱畲歌,激发他们学习畲语、畲歌的兴趣,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据横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建立时,就将语言的文化传承纳入其中,致力成为畲族语言文化研究者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及研究传承活动的场所。今年4月,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正式启用的当天,《畲语课本》第二册次首次公布,立足于畲族本土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共收集畲语词汇近两百个。畲族文化传承馆投用后将为畲族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添砖加瓦。

文明实践活动和畲族文化传承活动融合开展

与此同时,公益课堂以绘画、手工、“小小讲解员之畲族少年说”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让横河镇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畲族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要想把畲族文化传承下去,就需要我们从孩子开始抓起。”雷金球说,横河镇已连续两年开展畲族文化暑期公益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畲族少年儿童感受到畲族文化的独有魅力,增强学习和传承的积极性,收获一个有意义且充实快乐的暑假,同时也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

此次由横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横河镇乡村少年宫、博罗县方向公益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的暑期公益课堂是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8月15日,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畲族文化传承基地正式在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揭牌启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和畲族文化传承活动融合开展。依托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畲族文化传承基地,该镇通过常态化开展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参与到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同时,利用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室、音乐舞蹈室、科普室等多个功能室,为辖区群众、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将作为畲族青少年学习传承优秀传统的重要场所,供畲族语言文化研究者、社会参观者观摩、学习和研究,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及其研究传承活动;探索建立全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语言和双语教学专业大学生课程实习实践工作室,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和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实践现场授课、观摩和培训;依托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对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间技艺和民俗进行挖掘开发利用,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特色旅游。

知多D 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

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其“畲语口述传统”“畲族生活习俗文化”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市县两级人大支持近400万元,建设了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并把该馆作为畲族文化传承和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

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是全省首个畲族文化传承馆,位于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占地21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平方米。馆内共4层,第一层进门两侧分别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综述的宣传,里面是生产生活器具、婚嫁习俗场景,图谱展示和畲族文化展示。畲族文化展示分6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前言,第二板块是畲族起源、盘瓠王传说、畲族人口现状(含分布图)、广东畲族迁徙图;第三板块是畲族宗教信仰;第四板块是畲族节日风俗;第五板块是惠州畲族;第六板块是语言文化。第二层是生活场景(打糍粑、纺织、磨谷、捡柴)、服装头饰首饰及乡村振兴产品展示。第三层为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室、办公室。第四层为音乐舞蹈室、科普室、档案室。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横河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