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设立“一办六中心”加强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

惠州日报2023年09月21日

惠东县人民医院。

“以前看病,都要往县城跑或者去惠城区的大医院,现在在镇上医院就可以享受这些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了。”日前,在惠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原多祝镇卫生院)看病的市民周冠文说。该院通过远程诊疗服务,让周冠文得到惠东县人民医院内科专家关于心脏问题的诊治。这就是惠东县建设医共体带来的好处。

日前,惠东县县域医共体管理中心在惠东县人民医院平山分院正式揭牌,这标志着该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六统一”管理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根据广东省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关于我省县域医共体紧密型治理2023年上半年进展情况的通报,惠东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已达到了紧密型标准。

未来,惠东县将全力构建卫生信息平台,优化共享模式。继续扎实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纽带,以布局优化整合为抓手,逐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推进该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共享模式推进检验结果互认

“以前,我去看病,在卫生院看了,到镇上检查了,然后到县里公立医院又要检查,转院到私立医院还要重复检查,很浪费时间。”家住多祝圩镇的老周(化名)说,此前,他因为支气管扩张造成咳血,相继到了多个地方看病,因这些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不互认,需经过反反复复的检查,增加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他认为,只要是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报告,应该相互认可,减少群众负担。

很多居民对老周的说法表示认同。而这样的想法,未来在惠东将成为现实。惠东县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动医共体建设,以惠东县人民医院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将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卫生站)以及部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形成了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一盘棋”的局面。

同时,建立起“三级协管机制”。总院为一级主管,对医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有直接管辖权,其余县级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为二级协管,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三级协管,按照总院划分区域分别对下辖村卫生站进行监管,直接对二级医院负责。设立医共体“一办六中心”(医共体综合(党政)办公室、医共体人事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质量管理中心、药械管理中心、信息系统管理中心、医保结算管理中心),在规章制度、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药械采购配送、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七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经过全面完善细化相关管理机制,惠东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今,惠东县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了紧密型标准。作为未来医共体建设的重点,惠东县将优化共享模式。其中,已建成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将利用现有系统,通过接入端口的方式,让老百姓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三级综合医院专业人员的心电远程诊断服务。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统一将采用省远程会诊平台,并建立完善的平台化诊断审核机制。另外,群众关心的检查结果互认问题,已建成的医学检验中心将逐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减少外送第三方检验,减轻群众负担。

技术骨干下沉基层医院开展帮扶

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硬件和人才缺一不可。而要快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技术帮扶是最直接有效的。

为此,惠东县紧紧围绕“共建共享”,搭建服务共同体。组建质控、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针对基层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定期巡回走访,加强对医疗、护理、院感、药事以及门急诊流程建设等方面的督导,推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同时,利用县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等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以接入端口的形式扩大覆盖面,构建符合县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供各成员单位统一使用。今年1~6月惠东县完成远程会诊影像4485例,远程会诊心电图12111例,远程会诊16604人次。

另外,惠东县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医共体内所有床位、设备、号源等资源,牵头医院的30%门诊号源优先向成员单位开放。今年1~6月,牵头医院接收基层分院上转患者1404人次,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640人次。三家牵头单位共派出21名技术骨干挂职各分院副院长,对基层分院进行技术帮扶(包括查房、指导手术、授课、出门诊等多种形式),通过纵向整合医疗资源,着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接下来,惠东县将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实现医疗人才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通讯员陈斯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