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瓜果飘香“丰”景好 农旅融合促增收

惠州日报2023年09月28日

龙江镇禾洞村的红心奇异果种植园。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永汉镇黄河村种植的无花果。

麻榨杨桃是当地久负盛名的农产品。

麻榨杨桃熟了、龙江奇异果可以摘了、龙城街道的蜜柚与蓝田的百香果都丰收了……随着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龙门广袤的田野上、各个乡村果园里,瓜果飘香,硕果累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近年来,龙门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

麻榨粉葛杨桃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麻榨镇生态环境优良、物产富饶,北回归线穿镇而过,孕育出粉葛、杨桃、冬鹅、番石榴、嘉宝果等“麻榨十宝”特色农产品。其中,麻榨粉葛爽脆、化渣、清甜、无公害,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当前麻榨粉葛种植面积1000亩,粉葛年产量约1200吨。

麻榨镇坑口村种植粉葛300亩,按照平日的行情,一公斤粉葛收购价约10元。龙门县林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不满足仅靠购销新鲜粉葛,而是往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先后推出葛根粉、粉葛面等产品。

“我们委托广州的厂家生产粉葛面,纯手工制作,采用一级面粉和纯正麻榨粉葛粉制作而成,久煮不烂、爽滑可口,可以说赋予了粉葛第二次生命。”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麻榨粉葛经深加工后制成的粉葛面,比原来价格高出了三四倍,截至目前累计销售5万箱、超10万斤,推动麻榨粉葛产品多样化发展。

麻榨杨桃也是当地久负盛名的农产品,杨桃种植面积10500亩,年产量达7600万斤。时下正是杨桃成熟上市的季节。近日,记者在坑口村的龙门县杨桃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看到,个头饱满的杨桃挂满了枝头,该合作社理事长张映萍与工人一起忙着套袋、采摘、打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种植了30余亩杨桃。今年产量比往年高,当前这批果预计有10多万斤。”据张映萍介绍,该合作社今年销售价格较好,市场价每斤约6元。

合作社目前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还对杨桃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期,该合作社还委托有关企业研发生产出两款杨桃凉果——原味杨桃干、老姜汁杨桃干。

蓝田打造全省优品百香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一片片绿油油的百香果藤蔓爬满棚架,饱满圆润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果香……连日来,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工人们每天都要把新鲜采摘下来的百香果进行清洗、分拣、打包。

“我们在上东村的种植基地有近300亩,主要种植‘钦蜜9号’和‘台农一号’百香果。今年7月至12月是百香果的采摘期,预计亩产近2000斤。”龙门县瑶佳丰农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庞树碧介绍,该公司自2021年开始在上东村种植百香果,经过科研攻关,种植的“钦蜜9号”因口感好、甜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线上+线下”远销全国各地。

百香果种植基地每天都有十几名工人除草施肥、搬运化肥、采摘果实。“每年能为村里提供50多个岗位,忙时达到100多个岗位。”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介绍,上东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还让周边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蓝田瑶族乡将进一步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种植,全力打造全省优品百香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龙江禾洞村奇异果结果多甜度高

金果飘香,眼下正是奇异果成熟上市的季节。连日来,在龙门县龙江镇禾洞村的红心奇异果种植园,一个个圆润饱满的果实用红色纸袋包裹着挂满了枝头。

果农陈少添与儿子一早就来到果园忙着采摘,享受丰收的喜悦。“我们这个奇异果种植基地有20亩,预计今年总产量4000斤左右,每斤可以卖七八元。”陈少添告诉记者,往年他种植的奇异果通常中秋节前后才开始销售,今年多了一个闰月,成熟期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

陈少添种植的红心奇异果是从河源连平引进的品种,名叫“红阳”,汁多爽口,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是他种植红心奇异果的第8个年头,为了保证果实质量,他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今年的奇异果结果多、甜度高,销售前景好。目前,陈少添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销售,奇异果也成为了“致富果”。

近年来,禾洞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不断挖掘资源禀赋,做强做好产业文章,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自身“造血”功能,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永汉黄河村无花果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就业

在永汉镇黄河村,有一片10多亩的无花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颗颗紫青相间的无花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清香。

“虽然叫‘无花果’,但它其实有花,只不过藏在它的‘肚子’里,打开来就能看到了。”山卡拉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向文告诉记者,无花果鲜果除了鲜食药用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果干、果脯、果酒、果茶等,用途广泛。此外,无花果全株均可药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

苏向文介绍,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位于广河高速公路永汉出入口附近,因地理位置优越,常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尝鲜。“今年无花果亩产100斤左右,售价每斤28元,除了提供给游客自摘外,还在自家农庄制作成菜品销售。”苏向文说,无花果保质期短,鲜果一般只能存放两三天。为了延长无花果的储存时间,降低鲜果腐坏率,合作社添置了小型烘干机,当无花果大量成熟时,便将部分无花果加工成果干,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近年来,黄河村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依托区域优势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农业产业等,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引导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当前,黄河村正积极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构建集观赏、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让无花果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就业。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