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谧雪读红楼
每本书都有它的气质。有的清冷,有的热闹;有的温和,有的粗犷。一些古典小说,适宜明媚的天气阅读。而有些书,却需一个清冷之夜孤单静读,比如《红楼梦》。红楼写的是个人或群体的人生体验,对往昔的反刍和回忆,笔下人物经历过人生的寒霜苦雪,若是在霜雪天气阅读,自然更能共鸣。
十二岁那年,我读完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简化版《红楼梦》,了解整个故事后,总觉得不够,正如同我们已经预知湖水下藏着许多的水藻游鱼,便总想透过平湖看个仔细,不然意犹未尽。水藻游鱼是湖水的点缀,红楼精彩之处在于注释,稍大一些,我终于读到一本虽然粗糙但标有注释的《红楼梦》。那是初二寒假的一天夜里,对着昏黄的灯,倚靠床榻,我安安静静地看着。书是同学姐姐借给我的。南方乡村夜里湿寒,屋内很冷,每家每户并不习惯生火炉,取暖就靠一只暖手壶。就这样简陋的条件,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古典名著,在万籁俱寂的乡村之夜默读,是很享受的事。看到精彩的语段,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回看,多看几遍,仿佛书里的人物就在耳边说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那么牵扯着我的心,第二天醒来仍为此神思不已。
我记得初三一个阴冷天气,我存了一点零钱,打算骑车去城里的书店买书。十几岁的孩子,骑几十里的路一点儿不觉累。走进新华书店,虽然店内书籍琳琅满目,但我目标明确,就只寻找《红楼梦》。终于,在标注“古典名著”的书架前,我发现了它。书店里的光线并不那么明亮,书藏在高高的书柜顶部,把它取下来要踮起脚尖。捧书在手,我就在那儿找个角落坐下,迫不及待开始阅读,先浏览几章过瘾。简略版的红楼是零食,精装版加上注释的红楼才是饕餮大餐,不,是一碗浓郁的汤,汤里有山珍海味。我如饥似渴地看着,不觉太阳西沉,于是兴冲冲地骑车回去。零钱本是父母给我用来买新衣服和点心的,但我拿来买喜爱的书,愿意继续穿旧裤子,吃馒头咸菜。
身为红迷,我自然看过剧版影版几个版本的《红楼梦》,但这一点不减少我对于书籍的痴迷。大抵是因为书本较为厚重,书纸香气淡雅,古典韵味浓烈,不似连续剧喧闹短促也不受电视剧本的限制,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上高中后,我开始留意到红楼中的审美和美学,比如园林建筑之繁、诗词之韵、服饰妆容之丽、饮食之趣、茶酒之味,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
阅读红楼,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它可以是一个爱情故事,一场权谋斗争,甚至是家长里短勾心斗角的宅斗,你想怎么认为都有其道理。人性是多面的,红楼故事就可以从多个角度看。《红楼梦》没有写完,作者也不能给笔下的主要人物找到更好的出路,结局只能是悲剧。悲剧的小说更能引发愁绪,于清冷严寒的夜晚读一本悲剧意义小说,远比酷暑热闹天气更能体味红楼诸人物的命运,更能感受他们的痛苦和哀愁,以及怜悯大观园内众儿女不免在严寒天气飘零四方不知所踪,更能深沉地感受一个家族的没落甚至一个王朝黯淡的衰落迹象,不由一叹。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闻琴)
- 上一篇: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盛艳之花
- 下一篇:高效沟通的金字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