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沉寂→回暖

惠州剧本杀路在何方?

惠州日报2023年12月07日

主持人在一局剧本杀游戏中介绍游戏流程。

格沐剧本社将人气较高的部分剧本挂在墙上进行展示。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你玩过剧本杀吗?

“人在现实中只能体验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在剧本杀里却可以经历无数次全新的人生。”作为近两年最火爆的线下娱乐项目,剧本杀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扩大社交圈的一种方式。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线下剧本杀门店仅2400家,而到2020年底已涨至3万多家。2021年,全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达170.2亿元,同比增长45.0%。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以36.1%的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观看电影和运动健身。而随着剧本杀产业链逐渐完善,行业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到2025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48.1亿元。

剧本杀的流行风同样吹到了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惠州。在剧本杀最火的时候,仅惠城区就有近百家剧本杀体验馆。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业态,剧本杀经历了突然爆火,到暂时沉寂,再到逐渐回暖的过程。未来,惠州的剧本杀将走向何方?惠州的剧本杀从业者们也在重新思索行业的发展之路。

崛起

高峰期惠城有近百家剧本杀体验馆

“大漠深处,一场离奇的古物拍卖正悄然进行……”伴随着玄妙的背景音乐,人称“小投”的DM(剧本杀主持人)曾伟勇开启了剧本杀文化情怀本。大圆桌前,一群人围坐,拿着各自的剧本代入角色,开启了一场“大漠夺宝”之旅。

剧本杀是一种舶来品,起源于欧美,又被称为“谋杀之谜”。简单来说,就是玩家围绕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出真凶。

2016年,随着真人推理探案综艺《明星大侦探》热播,剧本杀在年轻群体中“大杀四方”。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登记注册的剧本杀门店才破千家,但到了2019年12月,全国线下门店已飙升到12000家。截至2021年4月,国内剧本杀门店暴涨至4.5万家。有媒体形容一线城市的剧本杀一条街“每10步就有一家门店”,热度可见一斑。

2019年,曾伟勇借着这股风潮,在惠州开办了剧本杀馆。“那时候剧本杀在惠州刚刚兴起,整个惠州也没几家店,所以生意还不错。”曾伟勇说,当时剧本杀经过媒体宣传变得很火爆,“剧本杀都是按人头收费的,一场六七个人,一人七八十元,一个房间一天能翻台3次,一整天下来所有房间几乎是无缝对接。”

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作为一种新型娱乐项目,不少人投身剧本杀。“我在深圳工作,当时剧本杀只是我的爱好和副业。”蜃楼全息沉浸式剧本体验馆负责人施欣说,2019年,剧本杀风靡深圳,看到身边不少人投身剧本杀行业之后,她和同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惠州考察,随后便决定在惠州开店。

2019年,蜃楼全息沉浸式剧本体验馆开业后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一开始,施欣只是将剧本杀当作副业,仅周末到惠州帮忙,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她在惠州的店铺数量一度达到三家。和家人、团队商量后,她辞去了深圳稳定的工作,来到惠州专心致志经营剧本杀体验馆。

剧本杀行业的低门槛,以及行业风靡期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剧本杀最火的时候,仅惠城区就有近百家剧本杀体验馆。

许多年轻人也愿意为剧本杀买单。

大学生奕奕是一名“社恐”,对她来说,剧本杀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深度社交。同时,推理游戏虽然“烧脑”,但是找到凶手,破案了就会“很有成就感”。

“试想一下,前一分钟你还是为工作拼死拼活的社畜,在剧本杀游戏里马上变身绝世剑客,是不是很有意思?”上班族小文今年开始接触剧本杀,他认为,除了熟人组队、陌生人“拼盘”的社交属性和游戏释放压力的功能作用,剧本杀更吸引人的是沉浸式独特体验。

“大家说第一次玩会哭我都不相信,没想到玩下来哭得稀里哗啦。”小文说,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理解一个人,直到他们穿上他们的鞋子“生活”,剧本杀正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乱象

20元能买5000个电子版剧本

盛景之下,也有隐忧。

事实上,剧本杀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新业态。记者采访了解到,发展至今,剧本杀的产业链虽然相对完善,但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盗版、剧本内容存在血腥暴力、色情等。

这些,从惠州某些从业者身上便可窥见一斑。

“其实最开始我也是一个玩家。”曾伟勇说,沉迷于恐怖本的他,经常“混迹”在不同的剧本杀馆,但不少剧本杀DM不够专业这件事困扰着他。

DM作为剧本杀主持人,同时也是导演、裁判、公证人。好的DM需要全面的技能,既要善于言谈,又要在游戏过程中把握节奏带动情绪,让玩家更尽兴,这样才能将剧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不少剧本杀馆的DM都是直接从玩家转过来的,有的主持人面对不熟的剧本抓耳挠腮,‘带本’能力不够强的主持人直接劝退玩家。”曾伟勇说,体验感不强会引发玩家流失,最终断了客源。

“剧本杀就这样,哪有那么好玩?”“剧情也太平淡了,跟之前玩的差不多。”翻看各网络平台剧本杀消费者的评论,对剧本的吐槽也不少。

“这些不良体验,多来自盗版剧本。”资深剧本杀创作者文峰说。从2019年开始,文峰就在深圳开始参与剧本杀剧本的创作,这些年他创作的剧本杀剧本,不仅受到全国剧本杀爱好者的欢迎,甚至卖到了澳大利亚、英国等地。

文峰告诉记者,此前剧本杀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出于成本考虑,很多店家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正版剧本,而选择网购盗版剧本,甚至直接购买电子版后打印成册。与此同时,为了博人眼球、赢得销量,不少剧本杀的创作者追求刺激,营造血腥、恐怖的氛围。

“剧本杀的灵魂在于剧本而不在于杀。”文峰说,现在玩家对剧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简单的破案,更希望剧本是文学作品。不好的剧本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盗版剧本价格非常低,一套仅需20元左右,甚至有电商平台商家声称20元能买5000个电子版剧本。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有的剧本杀实体店开设在居民楼中,空间密闭狭小,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

行业乱象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之下,2021年开始,剧本杀这个曾经“杀疯了”的行业迎来一波倒闭潮。据统计,2022年剧本杀行业年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近200亿元缩减至170亿元。

惠州剧本杀行业也大幅“缩水”,据行业人士透露,某平台上的剧本杀商家从近百家直线下跌,目前已不足30家。

“其实这也是一种行业内的洗牌。”采访中,多个剧本杀主理人、主持人认为,很多人都将剧本杀大量关店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疫情。事实上,疫情只是催化剂。历经风雨,能留下来的剧本杀体验馆都是经过沉淀的。

展望

拓展“剧本杀+”业务,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倒闭潮并不意味着风口已过。

从爆发式增长到行业洗牌,历经风雨的惠州剧本杀从业者,对未来依旧充满期待。他们试图通过“剧本杀+”的模式融入各行各业,即以剧本为核心,与多元文化结合,希望将其逐渐发展成充满想象力的新兴文化产业。

近日,惠城区江南街道原创沉浸式互动话剧《薪火》在六艺方·艺术空间黑匣子小剧场正式展演。观众化身1941年的“剧中人”,在90分钟的近距离沉浸式演绎互动中,感受惠州本土红色故事。这是江南街道对于本土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空间双向融合进行的创新探索。不少观众参与《薪火》演出后,对剧本赞不绝口,“真实贴近历史”“生动有趣,体验感很强”。

“直面剧本娱乐新态势,剧本杀+文旅,也是很多剧本杀从业者杀出重围的利剑,红色剧本杀也是时下一股热潮。”施欣说,蜃楼全息沉浸式剧本体验馆参与了惠城区江南街道原创沉浸式互动话剧《薪火》的创作,“我们正在和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红色主题剧本杀活动。”

这一年多来,施欣和团队也尝试和各种行业融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让“小众”剧本杀走进更多人群。比如尝试拓展“剧本杀+”业务,开发剧本杀+露营、剧本杀+农业、剧本杀+培训、剧本杀+戏剧、剧本杀+文旅等业务。“目前,长沙、重庆等城市已经有很多城市限定的剧本,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体验。我们也在努力挖掘惠州文化特色,希望为惠州创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剧本杀剧本。”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前不久,在第三届大美惠州经济文化艺术博览会上,剧本杀主持人职业人才大赛总决赛吸引不少人关注。作为活动发起人,惠州市美学协会会长丁娜说:“剧本杀是当下的热潮,我们希望能以选拔的方式挖掘更多剧本杀领域相关人才。同时,鼓励行业规范,营造集体凝聚力,激发行业骨干人才,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丁娜说,目前剧本杀演绎形式多在室内,未来想让剧本杀走到室外,鼓励文化爱好者多创作一些社会正能量的剧本杀素材,推出体现“大美惠州”的剧本杀。“江河湖海山泉的生态旅游之美、客家文化之美、红色精神传承之美等,都可以以剧本的形式来呈现。像这些具有社会价值的剧本,市场很需要。”

在提升剧本质量方面,相关部门也推出相应举措。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加强对剧本杀行业的监管,同时提出对剧本杀版权的保护。

“现在文旅部门要求剧本杀体验馆的剧本必须备案,这就要求体验馆必须采购有版权的剧本,客观上是对创作者的保护。”文峰说,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强化,以恐怖、暴力、色情、灵异等作为主题的剧本将遭淘汰。

告别野蛮生长的赛道,惠州剧本杀的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手记

拼质量,剧本杀才能“杀”出重围

从突然爆火,落地开花,到暂时沉寂,剧本杀行业经历了从辉煌走向落寞的过程。然而,随着行业市场逐渐回暖,剧本杀从业者似乎迎来了一条光明之路。

近些年来,受疫情和监管政策影响,一些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不符合相关规范的剧本杀门店纷纷出局。优胜劣汰之下,剧本杀从业者更应理性思考,如何才能让行业焕发新活力。

在大众的认知中,剧本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的剧本杀行业,已由快速扩张的增量市场,进入拼质量的存量市场。质量,不仅体现在优质的服务,更核心的是优质的剧本。

在沉浸式体验成为风口的当下,不仅需要行业从业者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能力,满足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还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和支持,通过多方努力,创新推出沉浸式剧本。在剧本和场景布置方面,可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量身打造沉浸式剧本,探索沉浸式剧本与当地风景区、美丽乡村、博物馆等场所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剧本杀在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真正带领剧本杀“杀”出重围。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谭琳 龚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