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一本好书,就像旅行途中遇到一处触及心灵的风景。
闲暇时,泡一杯清茶,坐在沙发或书桌前捧一本书,在悠闲的时光里享受阅读带来的那份惬意。人生的成长不只是生活阅历,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地阅读和思考,用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困境,使自己内心更成熟和丰盈。书读多了,知识也就多了,遇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就多了,困惑自然就少了。
生活中不如人意之事常有,很多时候都是难以跳出自我的认知,烦恼也就不请自来。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惑,我们才需要通过阅读来丰盈自己的灵魂,从而提高认知。
一本喜欢的书,会让人静下心来和文字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自己的过往对话,也和自己内心对话,读出的是那个曾经的自己,或悲伤或愉悦,或沉迷或清醒。这可能就是阅读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吧。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古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之人的气质就是与不爱读书的人不一样,看上去精神面貌也不一样,显得儒雅、有精神。所以,读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气质。
古往今来,很多人喜欢苏轼,除了他的才华,还有他对人世的态度和内心的格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叵测的未来、曲折坎坷的路途,内心的处变不惊、从容宁静,才是坚如磐石的主旨。
人的修养和学识,需要后天去读书,去磨炼、开悟,通过自我提升才会变得优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要我们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涵养内心的风景,使自己成为有修养的人、优雅的人、处变不惊的人。
(李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