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夸儿子
□彭桐
东坡在世作诗行文未曾止,夸儿子也是马不停蹄不肯歇。
东坡寓居广东惠州时曾作诗盛赞小儿子苏过耿直刚强,把他喻作不畏严寒的松树:
“……谪居罗浮山下,地暖多松,而不识霜雪,如高才胜人生绮纨家,与孤臣孽子有间矣。士践忧患,安知非福?幼子过从我南来,画寒松偃盖为护首小屏。为之赞曰:‘……孺子介刚,从我炎荒。霜中之英,以洗我瘴。’”
东坡在为苏过所作的画屏所赋《偃松屏赞并引》一诗的序言中道:自寓居于惠州的罗浮山下,感受到气候温暖,看到山上多松树,且该地松树从来不知北方的霜雪严寒。松树挺拔有气节。读书人身陷灾难之中,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好可以磨炼心性,这难道不是一种福分吗?我的小儿子苏过侍奉我来到南方,在画屏上画出寒松表心性。为此,我赞赏道:过儿你生性耿直刚强,伴我到这里,你就是迎霜傲雪的英雄,始终昂扬向上,你用孝心抚平了我的心灵创伤,为我遮挡了人世间的种种瘴气。
呵呵,东坡还不只夸赞儿子文学艺术和修身养性,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几乎无所不赞。儿子的读书声、下棋的表情、烧的芋头羹等等,他都大赞特赞。
宋绍圣五年(1098)农历三月,他在居儋8个月时所写的《观棋》一诗中说,小儿子苏过颇懂得下棋的门道,落子砰砰好自信,“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苏东坡是个人人皆知的吃货。他居儋时,儿子翻出新花样做出了芋头稀粥,他美其名曰“东坡玉糁羹”,不仅写诗大赞,还把奇绝的金句写进标题,搞得题目比诗的内容文字还多还长: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瞧,这句句是赞美。诗题讲明是儿子为了调剂口味,精简用粮,突发奇想后,用山芋糁米饭做成了一种从没吃过的羹。东坡激动之余,为儿子的一片孝心伸出了大大的拇指,诗题也可看作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
书技、画技、厨技……在东坡眼里,他的儿子各种技艺都出众,甚至超越古今,无人可媲美。
当然,东坡夸得很文雅、很大气,有时还很理性,表现得很温和,好像是不经意似的,夸者和被夸者或各类观赏者也都快乐接受了。
可见东坡也并没有夸人夸得忘乎所以,有时他在一片夸赞中给一些提示,还偶尔埋下伏笔,类似于潜台词“别骄傲,也别泄气,也不用攀比,继续加油哦!”
东坡也告诫儿子要先养浩然之气,不必过早成名,“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他对儿子们从不训骂,而是直言提醒,也常作隐喻,因为他知道读书人会从其话语和文字中领略到言语之外同样闪光的东西。
至于东坡为何喜欢夸,偶尔也幽默地借机自夸一下,或许他是出于一直热爱生命与人生的习惯,或许是自有深意,也或许因为他天性乐观,后经磨难又旷达,认为好人都是夸出来的。
近千年后,回望东坡,发现一直乐活着的他,似乎就在身边,他的确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东坡对儿子全方位、立体式地夸赞,而夸其厨艺,至今让世人的眼睛一亮再亮,一想到被他夸赞过的美味,再平淡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活色生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