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新贵”有望成为惠州独特品牌优秀手信

惠州岩茶恰少年 滋味浓烈茶气足

惠州日报2023年12月29日

上左:惠州岩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优点。 上右: 采茶。 中左:制茶。 中右:惠州岩茶新式茶饮在“0752茶文礼”门店备受欢迎。 下:茶叶摊晾。

无论寒冬还是盛夏,惠东县鬼岩山上的花海茶园一片碧绿。采青、做青、杀青……经过十道制作工序后,这批成功南迁的“茶中新贵”惠州岩茶才能上市。

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岩茶给人的深刻印象是“武夷岩茶”。近年来,惠州将“茶中贵族”岩茶迁种至惠东县白盆珠镇一带的丹霞地貌山地,突破地域限制种出了岩茶。从最初的27万株茶苗到如今成千上万亩茶园,惠州岩茶逐步成为惠州市特色茶的优秀代表之一。

《惠州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其中提到引导茶叶等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记者了解到,惠州拥有丹霞地貌土地资源约300平方公里,岩茶适种面积达30万亩。目前,惠州正努力把惠州岩茶打造成独特品牌,做成优秀手信。

有啥特点

“少年期”丹霞地貌产出岩茶滋味更浓烈

岩茶属乌龙茶,半发酵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优点,原产武夷山,因生长在悬崖绝壁的丹霞地貌而得名,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2010年,我市引进岩茶品种在惠东白盆珠镇的丹霞丘陵山地进行种植,2013年7月份首次采制获得成功。目前,惠州岩茶已形成“白盆珠”“鬼岩山”“仙聖丹霞”“莲花丹霞”“岭南岩茶”等商标品牌。

惠州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山地资源,北部山地居多,东部和南部为丘陵台地,山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特别是惠州丹霞地貌处于‘少年期’,所产出的岩茶与‘老年期’丹霞地貌所产出的岩茶相比,茶气更足、滋味更浓,也更适合广东人的口感。”惠州市岩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惠州市花海茶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严炳鹏介绍,惠州丹霞地貌及红层土壤大多地形平缓,易于机械化、规模化管理与生产,更有西枝江丰沛的水源作为种植保障,且地处北回归线,日照充足、生长期长,几乎无霜冻灾害,在管理得当情况下,一年可以连采五茬,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下,惠州岩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成立了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编制发布了《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作为规划编制组组长,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刘宗超和组员对我市丹霞地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研。

“区域内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环境为一级。”刘宗超介绍,规划组多次对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和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的丹霞地貌红层丘陵山地进行考察并取样化验。化验结果表明,土壤富含的各种微量元素尚未被氧化,更有利于茶树吸收。

规划组经过反复论证,将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适宜种植面积定为25万亩,将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适宜种植面积定为5万亩。5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5万亩,10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10万亩,20年内(至2043年)规划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按目前市场价格估算,未来惠州岩茶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有可能打造成在省内与英德红茶、凤凰单枞形成三足鼎立的特色茶区域品牌。

如何规划

《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 描绘蓝图

2022年,可以说是惠州岩茶发展的转折点。惠州市岩茶协会在惠东县成立,标志着惠州岩茶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导、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主办的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标准信息发布会在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正式发布《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惠州岩茶》《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这是岩茶南迁的创新成果,惠州岩茶有了执行标准和种植加工规范,为《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性的标准保证。

“令我振奋的是,岩茶突破了地域限制,惠州也能种出岩茶,而且还是相当不错的岩茶,代表了茶叶产业从传统认知飞跃到了科学认知,这是一个既勇于创新又切合实际的高水平规划,将为大湾区平添一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评审专家组组长、原农业部国际交流司司长冯玉林表示,惠州岩茶具有与英德红茶、凤凰单枞形成广东名茶三足鼎立的潜在实力。

“惠州岩茶的执行标准和种植加工规范,是在惠东白盆珠镇和多祝镇10多年的惠州岩茶种植加工经验基础上编制的。”刘宗超介绍,品种按照气候适应性选择早中晚错时机采;加工按照安全健康优质的原则进行工艺优化,注重岩茶的茶多糖、茶氨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拒绝成品茶焙制过程中产生的焦糊味苯并芘致癌物质;降低咖啡碱含量、避免刺激肠胃和导致兴奋影响睡眠的过量咖啡碱类物质。同时,施用岩茶专用配方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为惠州岩茶的茶气、岩韵和香甘重滑的品质提供了土肥基础,这是惠州岩茶种植规范的特点之一。

发布会强调,惠州岩茶作为惠州市特色茶的优秀代表,率先形成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产品标准、加工标准和生产标准,系统地描绘了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蓝图,筑牢了产业发展基础,将现代标准化理念引入茶叶生产,推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有力地提升了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什么标准

将现代标准化理念 引入茶叶生产

“这些标准出台是岩茶南迁的创新成果,对惠州岩茶知名度有很大的提升。”严炳鹏说,希望发展好岩茶产业,做大做实,把惠州岩茶做成惠州人的优秀手信,争取未来在全国形成武夷岩茶、惠州岩茶“双龙戏珠”的新局面。

在不断扩大岩茶种植规模的同时,我市通过落实相关标准和引入先进设备,不断提升制作水平。

记者在惠东花海茶园的惠州岩茶智慧茶园示范基地看见,基地内设置了茶园小气候、土壤环境、茶叶生理、自动虫情测报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各项理化数据和茶园病虫情况,利用物联网对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智慧茶园管理信息平台中精准控制数字化模型的建立,让农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了解茶园的各项参数、分析茶园情况。

记者了解到,市政协通过实施提案资金项目“惠州市特色茶(毛茶、岩茶)产业发展”,多次组织委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提升加工工艺、建设生态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工作,有力推动惠州特色茶产业以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基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系列先进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事信息化、水肥智能化、加工自动化,使茶叶生产变得智能高效、生态环保,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我们成立了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引进岩茶自动化揉捻设备,打造我市首条茶叶全自动加工生产线等,希望提高岩茶的品质。”严炳鹏介绍,制茶过程严格执行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等标准体系,将现代标准化理念引入茶叶生产,指导茶农规范开展惠州岩茶生产,有力地提升了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怎样融合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 做活茶文旅文章

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第一大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凭借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大湾区巨大的茶叶消费需求,惠州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3.78万亩增加至2022年的6.69万亩。茶产业已成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岩茶在惠州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两次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成为惠州茶业一张亮丽名牌。”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茶品种、茶品质、茶品牌”全面提升。接下来将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和指导服务力度,持续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着力培育优势特色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岩茶种植基地,为惠州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惠州岩茶冷萃,这个新式茶饮在“0752茶文礼”门店备受欢迎。该门店茶饮所采用的主要原料、工艺和包装都是纯正“惠州味”,消费者的饮茶时尚又多了一个新选择。

鲜茶叶是茶产业中的第一产业,茶饮料是第二产业,以茶为主题的服务业(比如茶文化、茶旅游等)是第三产业。目前,惠州一些茶企正在探索延伸茶叶产业链价值链,例如惠东县花海茶园不仅在管理上完善了岩茶灌溉设施,还按照花园式茶园来打造,生态观光茶园雏形基本形成……

“加强茶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鼓励和扶持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开展协作攻关,开发新式茶饮、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坚持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做活茶文旅文章,加快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以茶为载体的主题公园、茶旅特色小镇、茶主题民宿(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路线。

“小叶子”大产业!我市正着力推动特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

文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周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