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
□李伟明
H先生某次接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乡的电话。来电者不知是想套近乎还是脑子出了什么状况,自报家门之后,就直接对H先生说:“你这些年当官可是捞饱了!”气得H先生勃然大怒。H先生这样的干部,向来以谨小慎微、固守原则著称,谁要说他人缘不好,我定然是同意的,但要说他会“捞钱”,我怎么也不相信。别看这些年贪腐分子倒下一大批,但另一方面,不“捞钱”不“跑官”的干部其实也是很多的。可是,在某些庸俗之徒的想象中,当官哪有不为自己谋好处的道理?当官哪有不找靠山不送礼的可能?在他们眼里,当官的简直就没一个好人。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想法?我想,内心就是一面镜子,很有可能,首先是因为他们自己便是那样的人,只不过目前没机会做坏事而已。按这种人的想法,如果他有掌权的机会,那是定然要大捞特捞的,不捞白不捞,不捞是傻瓜。这也是某些人长期受庸俗文化浸染的结果。庸俗文化不消亡,庸俗之徒数量多,社会就总是难以实现风清气正。
老家有几个同辈人就是这样看问题的。以前每次回乡下遇到了,都能听到他们的抱怨,说某某村干部捞饱了,一年少说也有几百万上千万元,所以一家人都不用干活,过着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而另一个资历尚浅的村干部则捞得更少些,但一年几十万元也是没问题的。总之这些人没干过一件好事,一年到头就是往家里搬钱。我忍俊不禁之余,问他们,一个穷村,哪来这么多钱?莫非这些年,天上不下雨,下钞票了?然而,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还是坚持这个口径。只因他们坚信事实便是如此,所以从来不讲逻辑。与他们沟通,基本别指望达到什么效果。这些年少有见面了,不知他们的观念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地方任职,我也经常遇到一些指望本人利用职务便利打“招呼”的人。这些人,可能和你毫无交情,却拐弯抹角找到某个与你半生不熟的人,要么开门见山,要么曲线迂回,不是请你染指工程项目,便是让你插手人事安排。更有甚者,为了理直气壮地干预我们的工作,让你与他达到“情感认同”,“苦口婆心”地教育你要“少整人,多栽花”,言下之意就是要你在工作中“高抬贵手”,对某些贪腐问题改变立场,放弃原则,无视职守。其中一些人想法极其幼稚却自以为高明,那些荒唐之言,让人听起来实在反感。比如,有的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时作废”,得赶紧抓住机会,好好为自己谋点好处。这种人,永远不会理解别人的正义之举。还有的人则赤裸裸地表示:“事成之后,我一定会感谢你的,尽可放心帮我!”把人际关系完全理解成了利益交换,以为满世界都是见利忘义之徒。
喜欢算计的人,总认为大家都在算计,于是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时刻对他人提防得紧紧的,甚至对谁的话都不相信。结果,就可能想多了,想复杂了,把正常的事想歪了。曾经向某单位提出若干工作建议,他们听后唯唯诺诺,表示立马执行。随后,却来问我的部下,领导那些事,该怎么给他办才好?让我的部下莫名其妙之后,恍然大悟;恍然大悟之后,大跌眼镜。原来,人家以为那些工作是我个人所需,要做也是给我做。还有的干部,你安排他做某项工作,他第一反应就是你想从中谋取什么好处,然后,掂量一下这事对他有多少好处,再决定是否去做。这种人,基本上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的,他从不相信有人会好好地考虑公益事业、公众利益。
做人难,做干部更难。做个普通人,不想和别人多打交道,还可以选择回避。做干部的,面对大众,由不得你不理会。大众想法不一,众口难调,各种误解误读便屡见不鲜。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比如,某个系统,来了个腐败分子当“一把手”,那便直接污染了一方政治生态。
不管置身什么环境,做好自己最重要。即使“潜规则”盛行,也要坚信自己的判断,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定自己的信念。古往今来,被人一时误解的人不少。“周公恐惧流言日”,这个委屈够大了吧,人家也忍受了,这就是干大事的人。“不畏浮云遮望眼”,心底无私天地宽,别人一时不理解,也不能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心性。
我们倡导,不管什么时候,都应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但同时也要看到,如果大环境不好,坚持正义的人就会孤独,这样的人就可能会越来越少。所以,越是环境欠佳,越需要多一些正义的声音,让正义者抱团取暖,增强信心。真正的勇士,当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即使遇上无星无月的黑夜,也要做那只散发微光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