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读书

惠州日报2024年04月25日

我家小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几月前,老师发了一张语文试卷,在这张试卷的课外阅读板块,小儿交了白卷。

看着大大的红叉,我不可置信。

家里没有课外书吗?看看小儿的书架上,各类名著、小学生必读书籍、唐诗三百首等等,偌大一个书架,已经被堆得满满当当。

没有督促他读书吗?翻翻每天的学习计划表,老母亲已经将他的读书计划细化到了每天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

还是说家里没有他感兴趣的书呢?好像也不是呀,《格林童话》《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这些都是他自己在新华书店挑选的。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某个周末,我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目不暇接。我挑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找了一个空座坐下来。

偶然间,看到图书馆一角,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本书,而一个约摸7岁、穿着格子小衬衣的小男孩紧挨在他身边,也认真地捧读着一本书。他们俩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书,没有说话。偶尔,中年男子扭过头来,慈爱地看一眼小男孩,嘴角挂着微笑。不一会儿,小男孩看完一本书以后,歪着小脑袋瓜儿看了一下这名中年男子,然后起身离开座位,去书架上挑了一本新的书,又挨着男子坐下,安静地读起来。

柔和的阳光从窗外轻轻地洒下来,照在这名中年男子和小男孩的脸上,泛着光,这个美好静谧的画面,我看得竟然有些入神了。

回到家,看到书架上乏人问津的书,图书馆里中年男子和小男孩一起阅读的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眼前。

我想起了小儿读书的日常。有时候,他在一旁读书,我则拿着手机在一旁刷着小视频。虽然我已经将手机的音量调到很低,但小家伙还是听到了手机里不时发出的声音。经常地,他将书丢在一旁,将头探过来,非常好奇。

“妈妈,你在看什么呢?”

“你的书看完了吗?”

“没有。”

“那还不赶紧去看!”

“哦!”

每次,小家伙都嘟着小嘴,不时还回头看看我手里的手机,不情愿地又拿起书。

这样的一幅画面和图书馆里的那幅画面一对比。我幡然醒悟,我不就是孩子的镜子吗?想让孩子拿起书本,得先让自己拿起来呀!

我痛下决心,决定戒掉自己的手机瘾。下班回到家后,我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放在桌旁,不再理会。打开书房的台灯,将自己许久想读的一本书从书架上抽出来,轻轻地翻开读起来。刚开始读了几页,心里有点痒痒,“有没有谁给我发微信呢?”“我关注的博主是不是发了新视频呢?”“今天那个主播不知要卖哪些新品?”……当把手伸向手机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图书馆的那幅画面。“坚持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里呢?”我提醒自己。

就这样,一天,两天……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我每天只是坚持看书,也不再催促小儿来读。一天晚上,小儿好奇地走到书桌旁,问:“妈妈,读书很有意思啊?”“嗯!”“比小视频还有趣?”“是呢!”“那我也读读看。”他开始拿起书本,也在一旁读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1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竟然没有像以前读书那样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而是安静地和我一起看书。

打那以后,每天晚上,书房只听见偶尔窸窸窣窣的翻书声,没有了手机发出的声音,也没有了我一遍一遍催促他读书的声音。

我意外地发现,当我每天沉浸在书海中时,一种满足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而小儿在我的影响下,也快乐地在书海里徜徉。甚至每晚临睡前我都要催几遍,才会依依不舍放下怀里的书,嘴里还嘟囔着说:“妈妈,就差一点看完这个章节了,明天我还要继续看。”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小儿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也悄然地读完了一本又一本课外书。这样的转变,让我深深坚信了这句话——“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汪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