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孟美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决定》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本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中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牵引性的培训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切实抓好成千上万各级干部的培训,越是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干部越需要培训”,惠州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基本培训,要着力聚焦“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首先,整合资源,建设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着力解决“谁来讲”的问题。要整合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资源,建立“专家学者+行业先进+领导干部”的联合师资制,健全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师资库。一方面,注重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引才育才机制,通过完善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升专职师资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请教师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上讲台,让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先进模范讲实践,把理论讲彻底、把政策讲清楚、把实践讲鲜活。
其次,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系统性,着力解决“讲什么”的问题。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一是以理论教育凝心铸魂。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要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总论+分论+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以党性教育淬炼忠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是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作为全省三所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的广东东江干部学院要围绕东江地区尤其是惠州丰富的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发挥独特优势,在党性教育中进一步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三是以能力培训锻造本领。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环“两山”示范区建设等战略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惠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设紧跟时代、引领前沿的专题课程,分领域分专题多形式帮助领导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增强能力素质。
最后,要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着力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建立“学前+学中+学后”全链条学习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增加学员的参与度。学前,围绕培训重点设置研究课题,推动学员提前思考研判,带着问题参加教育培训。学中,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方法,推行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学员在仿真情境中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加强案例教学,精选党的创新理论在惠州的生动实践,尤其是把惠州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进一步梳理总结好,形成鲜活的改革创新案例,打造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引导学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后,给学员布置调研题目,带着问题在实践中深化研究,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是主要载体和重中之重。干部教育得好不好,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关系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惠州有党校和干部学院双重教育培训阵地,要在全省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中奋勇争先,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惠州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东江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