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伟忠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惠州日报2024年09月12日

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日报记者黄鑫威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为我市做好石化能源新材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伟忠说。

日前,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权威访谈活动走进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黄伟忠表示,该局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聚焦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制定实施《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实施方案》《惠州市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实施方案》,助力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项目为王

持续优化项目服务效能,全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历时128小时的首船LNG接卸后,9月4日,惠州LNG接收站全面进入试车调试,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重要配套项目,于2021年7月底开工建设。

为统筹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安全,我市将该项目纳入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和能源石化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协调机制,并专门成立了惠州LNG接收站项目联合党委,及时高效协调解决港口调规、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联检查验基地建设、110kV外电接入、配套碧甲公共航道扩建等问题,推动项目主体工程仅用时22个月机械完工,刷新了全国同规模LNG接收站项目的建设速度。

黄伟忠表示,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将坚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算“大账”、算“长远账”,持续优化项目服务效能,让服务更多地贴近企业的合理诉求,实现石化能源新材料项目落地“接续有力”“接续得力”。

今年1~7月,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248.21亿元,同比增长18.5%。黄伟忠称,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我市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提供了坚强保障。

接下来,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将全力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太平岭核电一期1号机、LNG接收站一期、国能二期建成投产,稳步推进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太平岭核电二期、中洞抽蓄电站、大唐博罗热电、新材料产业园热电、华电东江热电及省管网华电东江专线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二期、LNG接收站二期、太平岭核电三期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更好地释放惠州高质量发展潜力活力。

绿色转型

统筹推进“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

近日,太平岭核电项目1号机完成注锌钝化工作。随后,2号机220KV辅助电源系统试验结果全部合格,标志着2号机220kV辅助电源系统正式可用。按计划,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将于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两台机组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约180亿度。目前,惠州已在临海区域初步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LNG接收站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黄伟忠表示,该局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有力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着力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惠州将积极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持续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的同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统筹推进“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以及LNG接收储运体系,持续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目标是到2027年,惠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规模约89%。

近年来,惠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作用,加快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这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伟忠表示,我市正以电力保供为前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进电源电网建设,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我市将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推动能耗要素向重点产业项目倾斜,多措并举拓宽用能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能耗要素支撑。”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打造“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提出,“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黄伟忠表示,这些给惠州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重磅利好。

目前,聚焦我市打造“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的战略定位,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大力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该局将坚持以应用助推制造的思路,督促纳入省年度计划的电源侧、电网侧储能电站加快开工建设,继续推动全市符合条件的工商业主体配置新型储能,助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截至今年7月底,纳入全市新型储能电站项目管理清单的项目有158宗,总投资123.88亿元。另一方面,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结合“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新能源与交通、工业、住建、乡村振兴等领域融合发展,互促共进,不断拓展新型储能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低碳园区、绿色工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支持新型储能制造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及重大规划。

“我们将积极争取省统筹协调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力争解决制约我市新型储能应用方面的体制机制约束,不断塑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我市加快建成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黄伟忠说。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敖文宇 陈海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