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扎实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

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

惠州日报2024年09月30日

惠州市第一届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大比武活动现场。

市司法局举行市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社区群众、高校教师和学生、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参加。

学生在惠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

市司法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认真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统筹抓好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履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和涉外法治五大职能),紧盯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认真履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惠州、法治惠州职责使命,进一步提高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质效,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依法治市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高质量完成法治领域改革任务

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钉钉子精神全面准确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锻造司法行政队伍。

市司法局坚持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制定印发《惠州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大力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意识;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制定《惠州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年强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求突破”的工作思路,确立到2026年全市71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部完成的工作目标。

此外,加强依法治市阵地及队伍建设。市司法局加强与市委党校对接,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举办全市依法治市暨提升执法质量专题培训班,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及基层执法队伍法治素养,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宣传力度。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市,市司法局探索开展由政府任命行政复议官试点工作,印发《惠州市行政复议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市行政复议官任命管理办法》,为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提供制度支持。

今年7月18日,市政府行政复议官任命仪式举行,汪金牛等7名同志被任命为市政府首批行政复议官。至此,惠州在全省行政复议官试点工作中率先迈出历史性一步,市、县(区)两级政府共任命行政复议官27名,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行政复议官试点改革的地级市。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市司法局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执业规范,健全保障机制,奏响了全面深化行政复议官改革的冲锋号。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认真履行立法制规和法律顾问职责,紧紧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供制度供给,科学编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认真做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不断铸牢良法善治根基。今年上半年,共推动1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1部政府规章(《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4部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对131件文件出具意见,报请市政府印发实施《惠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制定规章计划》《惠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计划所涉项目聚焦提升民生保障、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城乡建设、教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努力以立法立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送法上门,主动提前介入政府重大项目,把好重大政府合同、重大政策、决策出台前的法律关,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市政府交办或部门提请审查(征求意见)的各类法律事务121件,参加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政府合同前期法律论证协调会32次。

此外,全面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质效,加强与人民法院和市直主要行政执法机关衔接配合,常态化运作府院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行政复议法》关于复议前置、繁简分流、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法院落实行政复议先行引导机制等规定的落实。加强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审理程序、优化行政复议决定类型,有效服务保障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营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收办复议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81.9%;调解和解结案率达35.6%;行政复议吸纳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能力进一步加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营商环境

以法治保障“硬功夫”提升法治化营商“软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司法局聚焦我市“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总体定位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大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协调解决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率、贡献度,以法治保障的“硬功夫”助力法治化营商“软环境”晋位升级。

2021年以来,市司法局持续在全市开展证明材料清理工作,实现证明材料清理全覆盖,先后印发2022、2023年度《惠州市直接取消或保留证明材料事项清单》并挂网公布实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2366个政务服务事项,涉及证明材料数4534个。此外,实现“证明事项”“证明材料”全流程网上监督管理,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进全市各县区、各单位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市直共计15个部门梳理135个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并在各部门官方渠道上予以公示,减轻企业及群众政务办事负担,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制定《法治保障中小微企业六项措施》,包括强化政府涉企决策合法性审查(核)、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畅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开展惠企暖企法律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减证便民”改革、实施企业法律顾问能力提升行动等6项措施,发挥法律服务在保障和提升生产活动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推动建设14家惠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惠城区江南街道埔前社区居民委员会被列为首批广东省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创新打造“立法直通车”小程序,扩大企业群众参与立法渠道。应用惠州市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查询平台归集752份文件数据,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一键找法”“一键用法”。印发《惠州市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指引(试行)》,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成为全省第二个推出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的地级市。

为进一步优化惠州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经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批准,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于今年1月揭牌成立。该中心成立以来,坚持落实矛盾纠纷诉源治理,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截至9月底,通过中心接待窗口线下来访、中心投诉微信小程序、惠州市网上信访投诉平台、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专项座谈会等渠道,主动摸排、收集和接收问题线索共214件,依法受理55件,办结28件,主要涉及交通运输、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股权变更登记、合同诈骗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或司法工作问题,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点堵点问题,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法律服务

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推动法治资源惠及民生

2023年,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项目。一直以来,市司法局以“全媒体、全天候、全覆盖”为理念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擦亮国字号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搭建更丰富的法律服务平台。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在仲恺、博罗、大亚湾等有条件的县(区)建站设点,为企业商户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普法宣传、法治体检等一站式高效便捷法律服务,如博罗县智能装备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涉外)工作室、大亚湾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惠城区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涉外)工作站、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第八届“普法·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周”活动,举行《乡村振兴法律法规政策汇编》赠书、第四届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就业指导引导、第三届法律服务产品大赛、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第六届“十佳普法好声音”评选、公共法律服务进军营等系列活动。

打造“一园两基地一阵地”普法阵地格局。今年,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以基地为核心,建设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基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丰富基地学习实践活动。同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擂鼓催征弘法治”元宵法治游园、民法典宣传月、法治青春乡村行等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46万场次。

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1+N”行动,择优遴选654名律师担任全市1344个村(社区)法律顾问、遴选产生5400余名法律明白人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我市20个村(社区)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此外,用专业法律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组织开展公证行业减证增速便民活动;指导惠州公证处联合仲恺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银行整合打造推出“不动产+公证+金融”一站式集成服务,指导阳光公证处入驻惠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公证服务;继续探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在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惠城区人民法院开展法拍辅助工作试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公证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指导惠州公证处积极参与诉源治理,构建“公证参与诉前调解”机制,开启“诉讼+公证”多元解纷新模式,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诉讼+公证”工作室,今年以来成功调解案件430件;在惠城、仲恺、大亚湾等县(区)法院(法庭)成立“诉讼+调解”工作室,共成功调解案件5177件。

市司法局还积极搭建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举办惠州市第三届法律服务产品大赛决赛暨2024年法律服务产品供需对接会,有19个社会组织代表、近40家知名企业代表现场观赛,赛后有6个产品与意向单位现场签约;组织公证、律师团队到惠州市新材料产业园为相关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现场法律咨询等服务,协助企业提升防范法律风险意识;联合市商务局开展2024年度商务法律服务月系列涉外法律服务专题活动,组织开展涉外法律专题培训及“律师对接企业”现场法律服务咨询,助力我市涉外产业经济发展。

市司法局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制定细化13条工作措施,深入实施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人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同时,聚焦解决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不精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会同市教育局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检查,到有关单位及中学职校开展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10多条工作建议措施。

平安建设

促进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平安稳定工作

市司法局始终打好“党建引领+行政管理+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组合拳,不断提升我市法律服务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坚持“一所一策”“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优秀书记工作室”,全力推进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社会影响好、工作成效明显、可复制可借鉴的律师事务所党建品牌;对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健全完善公证行业党建指导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化量化年度考核标准,实地检查法律服务机构100余家次,抽查案件800余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机构或从业人员上一年度执业情况,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141家机构和2443名从业人员的考核或评审工作,有效促进依法依规诚信执业。

市司法局还积极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印发《惠州市推进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粤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在5家律师事务所探索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学和培训基地,建设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加强人才储备和引进涉外人才等,目前共有78名涉外律师入库,已引进7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到我市执业,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同时,市司法局积极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与市商务局、市贸促会等涉外实务部门建立健全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每年联合开展商务法律服务月和“以法慧企,粤行越稳”走进惠州专题活动,于2023年与市侨联成立“惠州市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指导惠州公证处扎实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有效满足企业和公民涉外法律服务需求。

市司法局还坚持筑牢平安稳定防线,助力夯实平安惠州基础。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建设,5个建制县(区)智慧社区矫正中心申报创建率100%,惠阳、惠东、博罗社区矫正中心被评为省级“智慧矫正中心”。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入矫第一课”教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和守纪意识,减少执法风险;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联合市民盟开展“黄丝带帮教”工作,充分发挥民盟组织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助力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加强与人社部门沟通联系,深入摸排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用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为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供支持。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市强戒所”)在市司法局领导下,于2023年获评全国戒毒所先进集体。今年以来,市强戒所坚持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工作理念,积极融入全市禁毒工作大局,深化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领域改革,统筹用好戒毒警力和场所资源,打造“一体两翼”(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主体,戒毒康复和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两翼)新格局,推动惠州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一体做好“墙内+墙外”戒毒工作,坚持戒毒人员依法应收尽收,严抓戒毒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积极探索中医戒毒,推广中药汤剂、药膳疗法、熏蒸艾灸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提升戒治水平。同时,拓展延伸戒毒工作社会化职能,打造全市禁毒预防教育基地,为广大院校师生提供实地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以案释法互动讨论、吸毒人员现身说法教育警示等系列法治宣传服务,进一步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反毒意识和能力。在各县区建立14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对解戒人员跟踪回访和精准帮扶;打造“向日葵”禁毒戒毒普法品牌,联合相关单位,通过“现场+线上”形式开展集中禁毒普法宣传活动,基本实现惠州禁毒宣教“全学龄段”覆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