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龙虾捕捞节、星空营地、30亩稻田画……

惠州“村游”玩法多花样新

惠州日报2024年10月05日

墨园村30亩稻田画。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刘乙端 特约通讯员匡赟 摄

蓝龙虾捕捞节暨蓝龙虾美食嘉年华活动现场。

华侨星空营地引客来。

新鲜有趣的蓝龙虾捕捞节、可“躺平式”放松的星空营地、面积达30亩的“稻田画”……国庆假期已经过半,快趁着秋高气爽“村”游去。惠州乡村“潮游”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玩法,成为国庆假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仲恺乡村游

边捕边尝蓝龙虾 星空营地微度假

咖啡香弥漫于美丽庭院,音乐点燃乡村营地活力,古老的瓦房焕发新活力……走进仲恺高新区的乡村,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里不再只是单一的“村”游,而是充满时尚与活力的多元新场景。

体验式“村游”

“撒野”蓝龙虾捕捞节,品尝舌尖盛宴

穿过青翠山野,迎着金秋朝阳,伴着稻花清香,仲恺潼湖镇玳瑁村的“一方农田”水塘热闹非凡。国庆假期,首届蓝龙虾捕捞节暨蓝龙虾美食嘉年华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收网、捕虾、装筐……一笼笼个头肥美的蓝龙虾从水塘里打捞而出,随后由大厨们现场烹饪,为游客送去独特的味蕾盛宴。

“蓝龙虾比预想的个头还要大,肉质太肥美了!”参加活动的王先生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品尝到了特色美味蓝龙虾,还体验到了从捕捞到烹饪的全过程,这种从源头到餐桌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加深了他们对蓝龙虾的认识。

“蓝龙虾是小龙虾界的‘爱马仕’,近几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活动主办方华盛农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黄恒亮介绍,目前该公司的蓝龙虾销售供不应求,未来三年的规模会扩大1000亩,产值预计达2000万元以上,“我们接下来准备将这里打造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科普教育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比如蓝龙虾科普、稻田咖啡、蓝龙虾主题餐厅等。”

打卡式“村游”

瓦房变身网红餐厅,美丽庭院有精致生活

“农村瓦房改成了餐厅,太高级了!”最近,位于陈江街道陈江村水围小组的“围都小院”火了。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庭院式餐厅,原本是一连片破旧的老瓦房,经过一对年轻夫妻的精心整修后,如今已变身为兼具餐饮和休闲功能的私房菜营地。客韵民居白墙黛瓦、堂前小院繁花绽放、屋后池塘碧波荡漾,俨然成了都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到节假日,不少年轻人来到这里手捧咖啡,品尝私房客家美食,再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交流。“放假期间,很多人来这里探店打卡。”“围都小院”老板说,从去年年底试营业以来,餐厅月客流量1000多人次,月营业额十几万到二十万元。

一户“美丽庭院”就是一处风景。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因地制宜打造环境优美、风格迥异并颇有人文气息的美丽庭院,将“美丽庭院”打造成消费新场所,发展“庭院经济”。如“围都小院”“我家大院”“6号小院”“梅光壹号”等特色庭院成了网红打卡消费点,一间间“美丽庭院”,正带动周边业态不断延伸,让乡村文旅融合有了新景象。

娱乐式“村游”

到星空营地享受乡村悠然时光

“吹着山风,闻着花香,眼前的这杯咖啡和城市里的没有什么不同,但喝起来的味道却真的有些不一样。”在华侨星空营地,基地露营、咖啡奶茶、啤酒烧烤、户外KTV……在初秋微凉的夜风中,孩子们在青草地上肆意奔跑,大人们“躺平式”放松,或围坐饮茶闲谈、或上台奏乐弹唱,将岁月静好拥抱入怀,着实悠哉。

华侨星空营地位于仲恺高新区潼侨镇,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星星点点是白色的帐篷,视野十分开阔,营地设有特色涵管浪漫太空舱包厢、草坪、帐篷、露天大型LED舞台,将东南亚风情与现代休闲完美融合,环视四周,秀峰突兀,俨然一座“乡村氧吧”,引得不少当地及周边城市的“驴友”驾车前来“微度假”。

华侨星空营地是潼侨金星村“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之一。该村深入挖掘村庄资源禀赋,立足长远发展,大力推进华侨茶文化农业公园项目建设,正全力打造惠州市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从“城会玩”到“村会玩”,这些新消费场景、新休闲项目的涌现,不仅让乡村旅游变得更加有活力、魅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前来体验。

横沥墨园村

体验惠州版“去有风的地方”,就这么惬意

这个国庆假期,不用去远方,不必“人挤人”,就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体验惠州版“去有风的地方”。以“文化IP+旅游场景”的模式,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墨园村,正推动乡村旅游变得可观可感。

全方位全天候沉浸式乡村游

墨园村是惠城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村落,是一个不设围墙的古村“博物馆”。

进入墨园村,稻田一边是长长的车龙,展示出这个网红村的热闹。坐上稻田小火车,去感受碧绿稻浪一波接着一波地涌动,秋风遇稻浪,唰唰作响。

从高空俯瞰,一副巨型的由黑米与大米混合种植的“稻田画”跃然田野上。约30亩的田园上,偌大的“75”造型寓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旁边由村里古建筑组合勾画出的“墨园”文创村印赫然显现,“盛世华诞 墨园有礼”八个稻田字更是反映了墨园村民对国家兴盛、乡村振兴的喜悦之情。

租一辆电动自行车,跟随爽朗的秋风“脚步”,在村里穿街过巷。在墨园印象咖啡店来一杯“村咖”,品尝乡村好滋味。“早就听说墨园很美,今早就跟朋友一起组队骑行到墨园,一看果然名不虚传。”“90后”河源游客廖政尊跟6个伙伴组队,早上从河源源城区出发,机车骑行两个小时抵达墨园村,一路在风驰电掣中感受惠州城乡的欢快气息。

在墨园村游客中心,村民把土里种的、手工做的都摆上了货架,再加上“墨园有礼”各式各样精品国潮文创,吸引着市民游客选购。市民陈曦饶有兴致地体验着墨园村七彩套色村印,将7个印章逐一印在纸上,一个由古建筑合成的“墨园”二字跃然纸上。“从稻田到纸上,墨园本土文化体验很丰富,让我们更好记住了这个古村。”陈曦说。

墨园印象咖啡馆、稻田小火车、等风来茶空间、乡创市集、团建基地、书香农场等项目吸引了流量,人来人往带旺了乡村,带富了村民。

村民廖龙英的黑糯米酒冰冻后甜香醇厚,搭配新炸的“阿嫲叫”,成为进村必尝的“老味道”。“国庆假期生意太好了,白天的艾粄一下子就卖完了,忙到没时间再做一笼,糯米酒现货也卖完了,如今都是熟客微信预订了。”廖龙英的手工佳酿备受游客欢迎,不少人成为她的回头客。

不止白天的精彩,欢乐也延续到乡村夜晚。夜幕降临,龙井湾民宿的11栋小木屋早早被订完了。古树下,孩子们体验卡丁车、无动力游玩设施,大家一起烧烤、围炉煮茶,在烟火气中看乡村星空。“最近这一年来,民宿团客比较多,日常住房率都有八成左右,村里发展带旺了我们生意。”龙井湾民宿负责人王会方告诉记者。

国庆假期每天超过3000游客前往游玩

从入村到出村,从稻田到江边,总在转角处“偶遇”拍照打卡出片处;从早到晚,节目不停,游客逗留时间在延长;春赏花、夏摘果、秋收稻、冬康养,四季全域旅游在发展。

“这个国庆假期,村里每天都有超过3000名游客过来游玩。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把旅游时间拉长,同时促成流量有效转化,我们的探索就是开展全域乡村运营。”墨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红兰说,通过发售墨园文旅套票,用“沉浸式”加法、“组团式”营销,墨园村正被打造成覆盖全年的全时段“网红村”。

一方面,墨园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整治农房20余栋,创建美丽庭院10余个,整治农田100余亩,建设绿美景观带1.5公里,打造了诸如团建基地、田园栈道、潮玩公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另一方面,墨园村深挖本土文化,开发“墨园有礼”系列农产品和文创周边产品,策划墨园打卡游、乡村嘉年华、稻田音乐节等一批主题活动,墨园品牌持续打响。

通过“强村公司+强村合伙人”联合运营新模式,墨园村今年成立墨园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募各类强村合伙人8家,今年春节以来已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村民增收约310万元……在希望的田野上,百年古村正焕发新貌。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谢菁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