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里的坚持
□冯清清
老家有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我一直舍不得丢,尽管早已蒙尘,但在它身上,依然承载着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
这台缝纫机,自我记事起就已经在家里了,母亲常用它为别人做衣服赚取家用。
有一次,母亲为一位大婶做裤子。她先仔细察看衣料的质地和纹理,再将它铺于桌面,反复整理多次,才开始落剪。在用缝纫机前,她先后拿出好几卷线,眯着眼睛与布料比对,最后才选定合适的。许是布料太软,母亲那次做得特别慢,但在一个裤腿上还是出现了褶皱,她二话不说全拆了。我连声说好可惜,母亲回头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做得不好就要拆掉,不然,就辜负了别人的一番信任。”
母亲缝纫机的“嗒嗒”声伴随了我整个童年,而那整齐的针脚也成了我幼年时期读到的最美诗篇。
记忆中,我读高中以前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做的。有一年春节,母亲给我做了一件茄克衫。我赞不绝口,母亲却意外地发现拉链处有段小凸起,她微皱着眉,说:“不行,等会我再改改。”我说这点小问题没关系。她却轻抚着我的脸说:“傻孩子,就算错误再小,也不能忽视啊。”当晚,母亲把拉链部分连同里衬全部拆掉,清理干净所有的线头,再用夹子固定好拉链,开始修补。后来,我总会不自觉地摸着那根平整的拉链,想起母亲劳作到深夜的情景。
时光荏苒,母亲的年纪渐渐大了,很少再做衣服。在她60岁生日时,我给她买了一件外套。大家都在客厅聊天,突然从房间里隐约传来熟悉的“嗒嗒”声,我进去一看,发现母亲在缝纫机前又忙上了。她在给外套做内袋。母亲戴着老花镜,正在一个小盒里翻找着,最后拿出一颗黑色的衬衫小纽扣,想了想,又换成了另外一颗稍大点的。钉好扣子,她再次将拆开处的里衬与面布缝合,见针脚的缝隙里有几根布丝,就拿起剪子,从布丝的根脚处谨慎地剪去。完工了,细看,内袋颜色与内衬几乎一致,窄而略深,暗扣隐藏其中。我深受触动,60岁的母亲,做起事来还是如当年一样,一丝不苟。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缝纫机,好似当年母亲用过的缝纫机坐着时光机又来到了我的面前,每次使用,总会给我讲述母亲在一针一线里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