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工匠”、平海电厂设备部副部长甘文亮是“设备达人”

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惠州日报2024年12月03日

甘文亮(中)指导年轻技术人员开展设备巡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位于惠东县的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海电厂”)厂区内,各种管道交错林立,汽轮机、发电机平稳运行……火热的生产场景,让平海电厂设备部副部长甘文亮感到很亲切。2011年,平海电厂刚投产不久,甘文亮就来到这里从事发电设备生产管理工作。10余年来,他兢兢业业,大胆创新,带领团队完成众多设备检修和技术革新项目,解决生产难题和故障,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为企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练就好武艺,当好设备运行“守护神”

小时候的甘文亮,特别喜欢捣鼓玩具,做事专注,又肯动脑、爱琢磨。打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1996年,学习热能动力专业的甘文亮来到广东省火电工程总公司珠江分公司实习,毕业后留在公司任汽机班员。他勤于学习,扎实工作,先后在总公司旗下的顺德、中山等电厂工作,逐渐成长为汽机班长、汽管工区主任。

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甘文亮积累了丰富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及管理经验。2011年进入平海电厂后,他相继担任汽机主任、设备部副部长。早已练就一身“好武艺”的他,工作如鱼得水。

多年前,一次发电机组调峰紧急停运,当机组解列打闸后,转子轴系惰走至盘车转速时,运行人员发现盘车无法投入,此状态若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会导致高温状态下汽轮机转轴产生永久弯曲,轻则影响正常生产,重则导致主设备严重受损,造成很大损失。

关键时刻,甘文亮组织技术力量采取临时应急措施盘动转轴,防止大轴弯曲,同时策划现场解体检修液压盘车装置。

“当时国内电厂没有现场解体检修的经验,遇到此类故障,通常采取更换设备的方式解决。”甘文亮说,由于液压盘车装置是进口设备,国外生产及供货周期长达半年以上,传统的处置方法不可行。

面对重重困难,甘文亮仔细查阅设备图纸,核对参数,分析故障成因,讨论应对方法,最终作出现场解体修复的决定。经过团队共同努力,通过对薄弱环节零部件重新设计、出图加工,并开展现场装配调整、检验测试等工作,最终液压盘车装置功能得以恢复。

此次故障处理不仅成功地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还通过技术革新、改进设备部件结构,提高了设备可靠性能,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处置经验也在行业内得到推广。

“他对设备运行参数了如指掌,哪怕出现微小的变化也绝不放过,而是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平海电厂设备部汽机班长韦淦馨说,甘文亮对工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多年来,甘文亮成功处置的大小设备故障次数已记不清有多少,这位本领高强的“设备达人”,成了同事眼中的设备运行“守护神”。

贡献金点子,争做技术革新“排头兵”

作为一名设备生产管理者,甘文亮深知,现代化电厂发展源头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改造。

为了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甘文亮经常带领团队利用机组大修、小修机会,对真空抽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辅助蒸汽系统疏水开展回收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机组效率提高幅度超0.35%,供电煤耗下降1g/kWh,全年节省标煤约1.1万吨、节省燃料费用约870万元,该项目因显著环保与节能效益获评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轴封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每年为两台发电机组节省燃煤约2900吨,减少废气排放约3000吨,节约燃料费用约230万元。该技术改造项目也获“广东省电力行业2012年度优秀QC小组”、惠州市节能专项奖三等奖等荣誉。

对汽轮机回热系统进行改造,明显提高给水温度,成功解决了SCR投运限制问题,改进了机组系统布置及部分设备结构,提高了机组的环保性能,为公司节省投资近4500万元。该项目课题“提高西门子1000MW/600MW超超临界机组脱硝投运率研究项目”荣获广东省能源集团201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

进入平海电厂以来,甘文亮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不断贡献“金点子”,积极开展设备技术改造,参与技改项目在总公司及行业系统获科学技术奖近20项,获发明专利4项。2023年,他入选惠州市首批“鹅城工匠”,今年4月,他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惠州各级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让我深有感触。”谈到入选“鹅城工匠”,甘文亮表示,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需加倍努力,“我将继续弘扬工匠精神,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全力保障电力设备平稳运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