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界专家学者共话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未来发展
激发创意灵感 勾勒引领区未来新图景

圆桌论坛现场。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1月9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全球发布会在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举行,旨在通过建筑与艺术的力量,形成区域内的美学合力,将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文旅地标,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
活动现场举办了圆桌论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国际学术顾问团成员、百大人才库代表等建筑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视野下的引领区发展路径”“艺术赋能新岭南乡村”主题,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创意灵感,共同勾勒出引领区未来新图景。
突出建筑设计和艺术策划相融合
当前,惠州正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未来视野”,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国际化视野,为引领区建设注入活力与灵感。
在引领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地方性和国际性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认为,这就需要处理好观念的国际化和空间的地方性问题。“就像调制鸡尾酒,要把时代的、国际的、先进的、未来的价值观和理念,添加到引领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这杯酒中”,给建筑赋予这个时代需要的内涵和相匹配的价值取向。
“真正要使本土元素抵达国际、被国际认同,关键是要分享。”家琨建筑创始人、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家琨说,国际化和本土是相对的概念,不必刻意追求国际化,也不必刻意强调本土,运用好本土元素,努力做出好的设计,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国际认可。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中国区总经理兼东京事务所合伙人浅野浩克认为,中国的建筑行业供应链非常发达,在此条件下,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把当地特有的材料,更有方法地反映到设计当中、引入到建筑中,展现本地建筑风格、传承东方文化,让建筑更加出彩。
“我们的建筑艺术计划,目的不仅仅是盖出漂亮的建筑,而是要真正进入当地的环境和生活中,为当地带来能量。”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董功指出,建筑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物体本身,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可以被社会大众感知。他认为,好的建筑一方面必须做好前期规划,做好内容策划及设计,另一方面还需要后期长期的运营。
“建筑设计和艺术策划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做了好的建筑设计,还要有很好的内容填充,加上艺术策划,就能互相加持。”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刘晓都说道。他以深圳坪山美术馆为例,讲述了建筑设计和艺术策划相融合的重要性。
推动艺术业态充分带动乡村发展
“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塑造生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章明说。他表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环境和条件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好,这里有好山好水,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有好的策划、设计团队、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同时更多地关注人,回归人民城市的理念,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如何实现艺术与乡村系统的有机融合,是艺术在乡村实践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表示,艺术创意在落地乡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乡村的生活组织、生产方式等因素,让乡村美术馆等艺术业态充分带动乡村发展,带动村民就业,成为带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在介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项目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政府所展现的‘惠州速度’。”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点赞道。他以浙江杭州东梓关村的回迁农居设计项目为例,讲述了建筑带动乡村活化的生动实践。他表示,希望能对以往的项目经验进行升级迭代,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落地一个新项目,与当地农民共同构建一个未来的生活场景。
“本次建筑艺术计划的发布,是当地政府推动艺术创意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落地的生动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才表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坐拥一流的山水资源、一流的多彩文化与一流的百姓生活,将为广大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创作源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民间等三方力量的共同协作,推动广大艺术作品在引领区的大地上落地生根,结出灿烂果实。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卢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