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国际学术顾问团4名专家建言献策
以建筑艺术赋能引领区建设

张永和

董功

朱荣远

刘晓都
1月9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全球发布会在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举行,吸引国内外超百名建筑师、设计师等行业大咖参会。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国际学术顾问团4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如何以美学加持、艺术赋能引领区建设。
张永和(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席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
将广东现代建筑遗产——岭南建筑重拾起来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较为关心的是建筑领域的文化赋能。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岭南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地域现代建筑,称为岭南建筑,佘畯南、莫伯治等建筑学家开了先河,将岭南庭院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留下了白天鹅宾馆等一大批经典建筑。
如何实现文化赋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筑艺术设计?我认为,要将广东现代建筑的遗产,也就是岭南建筑重新拾起来,作为一个新起点。学习佘畯南、莫伯治等建筑学家,将自然环境景观和建筑相结合。具体来说,一座房子在北方可能会比较封闭,因为很多时候外面太冷、风沙太大,而在南方,建筑可能是敞开的,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而是一个敞开的、跟自然直接对话的环境里,这是可以率先考虑的方面。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要具备国际视野,首先要以气候、地理环境为先决条件。引领区植物繁茂,应考虑建筑和植物的关系、人和建筑及植物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建筑设计。当年岭南建筑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朱荣远(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
“神”是建筑艺术计划最核心内容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自然环境良好,在这个自然环境当中,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即建筑设计、形象、功能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领区建筑艺术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观念,即人与自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尤其是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人如何表达欲望,或者达到人和自然比较合适、舒服的一种状态?这是“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内涵和功能,以此来组织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文明、趋势和状态,这个内容就是“神”的问题。
“形”是建筑艺术和环境的协调,人们在其中表达的生活方式则是“神”,“神”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最核心的内容。
就我的经历而言,20多年前,我曾在东莞松山湖良好的山水环境中,以设计的附加值赋予建筑文化的属性。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将选用有经验、有创造力、代表当今世界水准的设计师们,将他们的想法与引领区的环境巧妙结合。这种结合既是创新,同时表达一种价值取向,即在岭南广东地区,在人与自然的环境中,应以什么样的附加值赋能建筑,在空间上去作呈现。
董功(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构建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积极关系
建筑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对自然造成压迫。这既是此次建筑艺术设计和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未来所有工作都需要遵循的底线。
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在更多具体的层面上构建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积极关系。例如,未来的建造方式、材料选择以及能源利用,都应尽量采用对自然友好的技术形态。同时,岭南建筑的特色,如广州的骑楼和开平的碉楼,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还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考虑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可能涉及的医药资源,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健康生活的理念。在未来的空间设计和内容设置中,可以融入对健康的理解,探索如何让人在自然中健康地生活。这不仅是对建筑艺术的深化,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关怀和提升。
刘晓都(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建筑艺术推动区域发展
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全球发布会之际,我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有意义、有影响力的项目,为设计与艺术领域带来新开端。此次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它不仅可以推动区域发展,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建筑和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同时也可以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和发展。
通过建筑和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来带动区域发展是一个常见的做法,但关键在于要有可持续的方式。尤其是在像惠州这样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通过建筑和艺术引领区域发展,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借鉴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集群设计手法和大地艺术节等,结合这些方式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文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黄宇翔
图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